突破发展对紫阳这样一个工业总量小,以农业为主体,靠投资拉动的县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在哪里?
主动适应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突破瓶颈制约。紫阳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住了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就是抓住了突破发展的火车头。
突出民生上项目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俗旅游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月11日,紫阳县全委会对全年工作整体定调。
下面的一组数据,则清晰的反映出该县此前一以贯之抓项目促发展的成效: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幅连续位居全市各县区首位;开建重点项目100余个,其中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已超过14亿元;连年实施统筹城乡20件实事,总投资已经超过5亿元。
2008年,紫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2亿元,同比增长54.2%。以过境的襄渝铁路复线、陕川界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的19个“大路带小路”项目战略有力的推动了紫阳县乡道路的建设步伐。
去年紫阳县累计投入1.4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62条369公里,新开工通乡水泥路12条,建设速度之快、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借势国家扩大内需东风,紫阳从今年开始,将有基础设施等12个方面,共计296个,总投资逾100亿元的项目会陆续上马,其中有50多个已经列入安康市第一批争取国家投资的项目盘。
战略既定,如何推动落实成为关键
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关键措施、明确时间进度、明确责任人员,紫阳县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用更合理的标尺,衡量发展成果,考核干部实绩,引领发展方向,推动全局工作。
实际上,目标管理的威力去年就已充分显现:2008年该县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增长15%;茶叶产业实现产值2.93亿元,增长48.6%;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了24.8%。
紫阳县今年更加突出了目标管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考评体系设置上,既衔接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又充分考虑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还注意紧贴各乡镇和部门工作实际。
新机制催生新动力。通过领导挂联、部门联动、责任包抓等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该县境内今后几年将有35个、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延展该县人、财、物的流通渠道,将成为全县35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起飞跑道。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标,改善民生也是发展的动力
紫阳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围绕这个主题出思路,做决策。
2008年紫阳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实现1.2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5%;紫阳农民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796元,同比增长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7元,同比增长35.7%,都创造了历史最快增幅。
全县群众期盼多年的紫阳广场在春节期间正式投入使用,紫阳港及观江平台、红广路改造、县医院门诊楼、火车站进站路、43条背街小巷和18处公厕改造、城区廉租房等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特色板石县城已渐具雏形。
围绕扶贫重点村和特困村建设,紫阳稳步推进农村村庄建设,全面实施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安居工程、水利灌溉、沼气池等工程建设,两年来投入到农村的资金高达48846万元。
这是一张成绩单,是紫阳县近两年来把握国家各项政策趋向,持之以恒,集中突破,借势实施突破发展交出的一份答卷。
实实在在地谋划几件大事,办成几件实事,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紫阳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