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五大工程”,不断加强社会化管理工作,使得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一是实施“基础工程”,增强工作延伸力。实行县、镇纪委委员包抓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在镇、村班子换届中,各镇都配齐了纪委班子,202个村10个社区都对务监督委员会进行了集中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还会同有关单位对镇、村两级干部进行了轮训,提高了纪检干部的人员素质。结合全县三级纠风网络建设,每个村从村民代表中选聘了3-5名纠风(廉政)监督员,及时收集和反馈党风廉政方面及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等信息。
二是“防火墙工程”,增强干部约束力。每年对农村党员干部至少上一次廉政党课,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次廉政谈话。县上结合学习“为民服务、争先创优”活动和“作风转变年”活动,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学习,多渠道和多形式宣教活动,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同时制定《石泉县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等一系列纪律规定,为全县党员干部树立“警戒线”。并加大巡查促落实,开展明察暗访,督办检查,对10余名干部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曝光,收到了明显效果。
三是实施“阳光工程”,增强监督针对性。完善以“四公开”、“五步三公开”、“双述双评”等民主监督制度。深入推进村财镇管制度,镇村都制定了“四公开”公开目录和公开栏。在所有的村实行了“五步三公开”等民主决策办法和议事制度。在考核过程中增加村主职干部“双述双评”,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实施“便民工程”,增强干群凝聚力。该县以县便民服务中为龙头,在11个镇202个村10个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室),组建了一支700余人的便民服务队伍,从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救助、信息咨询等方面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在全县深入开展“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的“三问三解”活动。目前,全县已111个单位2600名党员干部同100多个村、3000余农户结成帮包对子,协调产业发展资金1350多万元。
五是“安心工程”,增强干事积极性。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让基层干部安心无忧。县上出台系列文件,村(社区)级运转经费增加到3-4.5万元,村三主职干部年误工补贴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社区月误工补贴到达800-1200元,每年投入资金重奖优秀村干部。为在职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已退职主职干部实行生活补贴,对特困党员给予救助资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