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引进国外智力 促进农业发展

    作者:胡高琼 时间:2009-11-23 10:58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自然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农业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市人事局积极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心,广泛调研、科学决策,把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作为引智工作的主攻方向,按照“稳粮、优果、兴牲、扩菜”的思路,积极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截至2008年底,先后从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引进农业专家10名,执行农业引智成果推广项目15余项。目前,已建成水稻旱育稀植和良种大枇杷示范推广两个省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稻鸭共育示范推广和国外优良种猪引进示范推广基地初具规模,并已申报为省级和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农业引智在我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稻旱育技术全面普及

    水稻为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如何,秧苗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早春气温变化异常,烂种烂秧时有发生,旱育稀植技术正是解决了这个生产难题,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经多年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一套适宜安康特点的水稻旱育秧技术。仅2000-2008年统计,全市累计推广251.2万亩,年均31.4万亩,占水稻的64.8%。平均亩产513.8公斤,总增稻谷1.61亿公斤,增值2.42亿元,节省生产成本1.2亿元,给稻农直接带来效益3.6亿元。经我们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得到原正市先生的高度评价,称其达到中国先进水平。2002年,我市被省外专局、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水稻旱育引智示范基地”,2004年,水稻旱育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荣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农业部丰收奖二等。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已成为我市水稻增产增效的一项主推骨干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成效显著

    水稻抛秧技术具有确保栽插密度,浅插分蘖,节省种子,减少劳动力特点,增产增效和节约生产成本效果显著,深受稻区农民普遍欢迎。我市于1996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1997年在月河川道的汉滨、汉阴、石泉三县区扩大试验示范推广,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5-18万亩左右,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40%以上。据统计,全市累计推广181.5万亩,平均亩产525.5公斤,较对照亩增产62.1公斤,增产13.4%,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30余元,全市总增稻谷1.12亿公斤,增值1.69亿元,节约生产成本1.6亿元,给稻农带来3.29亿元经济效益。2000年水稻抛秧技术推广荣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04年市农技站获省引智先进单位。

    稻鸭共育技术稳步推进

    稻鸭共育技术是解决食品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它具有防虫、除草、培肥、中耕和促进水稻生长特点,通过生态的方法,实现稻米无害化生产,达到种养双赢的目的,综合效益明显。继水稻旱育和水稻抛秧技术引进成功后,我市于2003年率先引进稻鸭共育示范获得成功, 2007年以后全市稳定在5万亩以上,平均亩增产水稻46.8公斤,每亩直接新增纯收入265.5元,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稻鸭共育技术势头强劲,农户热情高涨。五年全市共推广稻鸭共育生态栽培17.3万亩,平均亩增产46.8公斤,累计增产809.92万公斤,增值1214.8万元。2006年市农技站被评为全省引智先进单位,2007年获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免耕栽培技术发展迅猛

    免耕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少耕或不耕,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不仅使农民增产节本增效,同时,缓和季节矛盾,改变传统耕作方法,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我市自2004年引进示范推广以来,在各级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在小麦、玉米、油菜、水稻马铃薯等作物上应用。应用作物由少到多,推广面积由小到大,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技术在本市推广已由2004年的2个县扩大到2008年的10个县,面积由当初的1500亩发展到2008年的54万亩,其中油菜免耕29万亩,玉米免耕16.5万亩,小麦免耕8.5万亩,并开展了水稻抛秧免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和红薯免耕试验,均取得理想效果。据试验免耕栽培较常规种植技术,每亩省工5个,减少生产成本63.75元,平均亩增产34.63公斤,亩节约用水50-60吨,节肥10%左右,综合平均每亩为农民节本增效89.85元。五年累计示范推广免耕130.8万亩,仅此一项为农民节本增收1.17亿元。

    良种枇杷规模化生产

    安康处于大枇杷生长的北缘,昼夜温差比原产地浙江、福建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和糖分的转化,生产的大枇杷品质更加优良。自1998年起,我市先后引进国内外良种枇杷品种30多个,在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宜安康栽培且丰产性好的 “解放钟”、“大五星”等良种大枇杷开展大面积推广。先后在全市建立试验、示范园6个,引进外国专家6人次,抓点示范面积6000亩,辐射带动大枇杷丰产建园5万亩,繁育良种苗木800万株,培育良种接穗100万支。在开展技术培训过程中,累计召开果农技术培训会60余场次,印发技术资料8万余份,培训果农3万人次。并广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精品果园,为顺利地开展大枇杷引智推广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全市已发展良种大枇杷5万余亩,有60%的枇杷园已挂果,年均产鲜果2500—3000万公斤,产值13000万元。同时,该项目2005年获安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优良种猪产业化经营

    绿色畜牧是当今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我市按照全省产业布局,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并形成以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产业核心,从美国引进1500头在世界享有盛誉的SPF原种猪在本地区示范推广。为了提高广大养殖户和畜牧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我们专门聘请国内外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考察交流,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广养猪高新科学技术,强化冷冻精液市场管理,加快良种猪扩繁速度,经过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本地区养猪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科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格局,2008年,在边建设边生产的情况下,销售生猪24820头,生产各类饲料8500多吨,实现总产值6817.58万元,纯收入654.4万元。2008年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规范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力度,引进了高层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建设了覆盖全场的视频监控系统,组建了现代化的实验室。
    近年来,市人事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全市中心开展引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带动了项目实施的大普及、大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大丰收、大实惠。这其中,离不开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全体引智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也离不开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与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再接再厉,为安康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