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项目为引擎强基赋能,以“六抓”强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构建渔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至2022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9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4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2.03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3.64%、6.48%和15.36%,为建设秦巴山区农业强市贡献了渔业力量。
抓规划引领,推动延链强链。按照扩总量、提质量、强特色、树品牌、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一水一策,制定印发《安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并将生态渔业纳入全市“11+7”重点产业链,印发《安康市生态渔业链长制工作方案》,围绕打造“三区两高地”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渔业百亿级产业链集群建设。全市水产养殖经营主体达到291家,其中,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等各类国家级示范区(场)19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个,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现代渔业园区54个。
抓培优扶壮,夯实产业基础。把项目谋划、争取和实施作为推动渔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自2020年以来,围绕稻渔综合种养、陆基高位养殖、池塘改造、生产加工等领域,争取中省渔业项目资金607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超过5亿元支持渔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项目带动,全市累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5万亩,陆基高位圆池2.6万㎥,改造池塘4730亩,培育大水面生态养殖示范点5个,发展水产加工企业4家,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智慧渔业监管服务平台。
抓品牌赋能,促进三产融合。围绕做优做强“安康汉水鱼”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行“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配送中心+品鉴店+深加工”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提升产业质效。“安康汉水鱼”成为全省唯一水产类区域公用品牌和第二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打造“安康汉水鱼”品鉴示范街,建成“安康汉水鱼配送中心”4家、“安康汉水鱼品鉴店”22家,成为广大群众买鱼、吃鱼和展示渔文化的新窗口。“陕西省安康市生态渔业丰收节”获评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
抓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保障。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制定印发《安康市渔业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强化渔业安全生产日常监督巡查和隐患整改,全市渔业生产形势平稳。全市认定渔业官方兽医56名,8个县区开通水产苗种检验检疫端口,水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9%。汉阴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全省首个智慧渔业监管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在6个县区创新开展渔业收入保险试点。
抓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兴渔。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渔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支持中科院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推动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尾水治理、名优品种繁育引进等项目落地。邀请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所专家教授,来安举行生态渔业学习交流活动,培养本地渔业产业发展带头人,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校地合作良好格局,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抓资源养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做好渔业资源涵养工作,为蓄积产能厚植基础,先后开展了“以渔净水 助力十四运”“增殖水生生物资源 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等增殖放流活动24次,带动电站生态放流、宗教放流、司法放流活动29次,累计放流各类鱼苗550余万尾。全省首家市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中心建成运行,创建部级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5家,2家企业纳入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黄河流域种质资源分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