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旬阳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应有之义。要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一村一品”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
一是要把烟草产业作为稳定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来抓。要坚决稳定10万亩烟草种植面积,并保证逐年有一定程度地发展。各乡镇、烟草部门要按照县上下达的种植计划,研究制定好扶持优惠政策,发动和引导好群众,巩固老烟区,建设新烟区,不折不扣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没有工业企业的乡镇,烤烟产业每年必须保持10%以上的增长。要抓好烟水配套建设,加快推进烟炉改造,加强生产各个环节技术指导,全面提高烟叶质量。今年要确保收购烟叶24.6万担,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二是要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产业来抓。要以发展生猪为重点,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县实现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以上的目标。一要抓住当前市场好、政策好的机遇,强力推进大村大户建设。全县今年要力争培育万头大村10个、5000头大村60个、3000头大村100个,饲养生猪90万头、禽类230万只以上,出栏商品猪不少于50万头,力争达到60万头,新增产值1.5亿至2.5亿。二要抓好良种繁育,提高生猪品质。坚持发展二元母猪和外三元杂交商品猪,逐步实现生猪的良种化;要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推广普及正大圈舍建设,用正大理念进行管理,提高养殖质量。三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好防疫体系,搞好疫病防治,力争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快畜牧产业化,内引外联兴建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企业,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培育一批营销大户,实行种、养、销分工协作、联合经营发展,实现在产业化上的新突破。
三是要把蚕桑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抓住“东桑西移”项目机遇做大蚕桑产业,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张基地,以麻坪河流域、张河流域、仙河流域等为中心,着力发展十张以上大户、百张以上大组、千张以上大村、万张以上大乡;另一方面要推广新技术,提高张产量,尽量把小蚕共育室建设、方格蔟发放与大村大户相结合,示范和带动全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全年要确保新建桑园1万亩,发种6.5万张,产茧2000吨。
四是要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有效的产业来抓。一要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以安康技术学院旬阳分院为培训龙头,组织落实好市上下达给旬阳县的就业、扶贫、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力争使每一个劳务人员持技持证外出务工或县内就业务工。二要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组织化输出。重点抓好“劳务输出重点村”和稳固的“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加强供求信息沟通,促使旬阳县劳动力与劳务输入基地重点企业用工直接对接;精心组织好2008年全县人才劳务洽谈会,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三要强化维权服务,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各级各部门要想方设法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解除其外出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为外出农民工抚恤、工资追讨提供法律援助和行政支持。同时,要提供一切便利,促成一批务工人员落户城市,进城安居创业。
五是要积极培育农民增收的后续产业。一要发展魔芋产业。围绕5年建设5万亩订单基地目标,抓好50个重点村规模化栽培示范点,今年要新发展基地2万亩左右。二要发展特色林果业。食用果品业以发展狮头柑为主、兼顾樱桃和荷包杏等,全县狮头柑发展目标3万亩,重点布局在“一江三河”两岸,按照就近市场、群众自愿、稳步推进原则组织实施,今年力争完成2000亩;作为工业原料的生物基地重点发展油桐、黄莲木等,今年要确保完成1万亩以上。三要围绕城乡居民、重点项目建设生活供给,大力发展商品蔬菜,今年力争新发展6000亩。
六是要围绕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抓好农业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推广配方施肥,努力培肥地力。加快人工增雨、防雹气象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病害监测及防治系统建设,积极探索农业产业保险的新途径,提高产业抗灾能力。抓好人饮解困、集雨水窖、防洪保安、水毁修复、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新修水窖5000口,堰塘72口,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的抗灾能力大幅增强,农村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