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县超强举措建设新农村

    作者:秦小娟 时间:2007-07-26 10:00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一条条平坦宽畅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别具一格的徽式民居拔地而起,成片成片的油菜、桑树、烤烟遍布山山卯卯……今年以来,汉阴县把富裕农民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部门帮扶、资金捆绑、培育主导产业等有效措施,让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可喜局面。

    产业引路 农民增收

    该县将蚕桑、生猪、油料三大产业确定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蚕桑产业以实施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新建高效密植桑园6667亩,建小蚕共育室50间,推广方格簇167万片,春蚕发种2.7万张。生猪产业以两个强镇、36个专业村、560个大户建设为重点,生猪饲养量达28.9万头,出栏11.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5%和11%。今夏,该县的油菜籽总产达1.6万吨,增长2%。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烤烟、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3.8万亩、0.5万亩、0.6万亩。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该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工农良性互动。目前,秦龙养殖厂、成林油脂化工厂、圣桑果汁加工厂、百瑞缫丝厂等一批涉农加工企业已逐步投产。据统计,该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 67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

    市县联动 扎实帮建

    按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责任到人、一定三年、保证达标”的要求,市直10个挂联部门心系基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安排项目40个,整合资金120余万元,投入到该县的新农村建设中。县上对10个示范村推行县级领导挂帅、科级领导带队、干部驻村常抓的工作机制。每个县级领导负责一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3—6个部门分别包抓一个示范村,各乡镇抽调40名干部进驻示范村,确保全县每个示范村都有一个包抓班子,有一套工作措施,有一个奖惩考核办法。通过市县联动,扎实帮建,10个示范村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实施了一批路水电讯沼等基础设施项目,三同、花果等村的民居改造初见成效,五坪、交通等村的产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果;各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示范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捆绑资金 建设硬件

    今年,全县共向10个示范村落实计划、扶贫、交通、林业、水利等各类项目计划捆绑资金300万元,协调信用联社发放信贷资金6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让10个新农村示范村共硬化通村组公路17.5公里,砂石道路15公里,便民桥8座,衬砌标准化渠道15公里,对6口病险库塘实施了加固改造,新修人饮工程14处,铺设人畜饮水管道20余公里,新建拦河坝2处,打水窖50口,实施农村电网改造3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