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康水电厂
  • 人行安康支行
  • 市地税局
  • 市体育局
  • 市双创办
  • 市气象局
  • 市人防办
  • 职业技术学院
  • 市食药监局
  • 安康银监分局
  • 市司法局
  • 市林业局
  • 市农业局
  • 市国税局
  • 市民政局
  • 市民宗局
  • 市卫生局
  • 市文广局
  • 市移民局
  • 市水利局
  • 市工商局
  • 高新区管委会
  • 市教育局
  • 市商务局
  • 安康供电分公司
  • 瀛湖生态旅游区
  • 恒口示范区
  • 市人口计生局
  • 市规划局
  • 市国土局
  • 市旅游局(下)
  • 市旅游局(上)
  • 汉滨区(下)
  • 汉滨区(上)
  • 安康供电局
  • 市供销社
  • 市质监局
  • 市科技局
  • 市工信局
  • 市南水北调办
  • 市招商局
  • 市安监局
  • 市发改委
  • 市财政局(下)
  • 市财政局(中)
  • 市财政局(上)
  • 市环保局
  • 市消防支队
  • 市金融办
  • 公积金管理中心
  • 市物价局
  • 市人社局
  • 市审计局
  • 市交通局
  • 市扶贫局(下)
  • 市扶贫局(上)
  • 市住建局(下)
  • 市住建局(上)
  • 市公安局
  • 市政府办
最新动态 更多>>>
 部门承诺 更多>>     相关文件 更多>> 
 
2015年十件实事
一、推动创业就业
 

  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力度,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困难群体等就业,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支持50家中小企业和2000人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亿元;围绕产业发展以及公交、社区服务等公共事业需求,免费技能培训2万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整合各类扶助资金,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

二、提升办学能力
 

  完成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和“五校北迁”以及安康中学、阳光学校、汉滨初中、兴安初中改扩建,新建东坝、江北、黄沟小学并按期投用,原汉滨初中改办小学实现秋季招生。实施中心城区江北片区教育资源整合。

三、改善医疗条件
 
 

  整合市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安康疗养院和120指挥中心北迁,开工建设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市妇幼保健院。实施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人民医院综合改造提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把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县城和区域医院建设上,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整合卫生计生公共资源,新改建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设施340个。

四、实施市政民生工程
 

  城东大桥主体完工,实施“三桥一路”提升,改造金州路、兴安路、316国道江北安旬路口至高新区段以及城区交通堵点,建成6座人行天桥,新增500个泊车位,完成殡仪馆搬迁,建成江滩公园二期以及兴安、静宁、诚鹏等市场。进一步优化配置市区两级公共资源,下决心腾退部分公共资源用于群众休闲、锻炼、停车场等公共服务。推进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物业管理小区清扫保洁常态化,逐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五、发展公共交通
 

  实施平利、石泉公交客运城乡一体化试点,安康高客站二期竣工,建成江南、高新公交枢纽和21个港湾式停靠站,实现中心城市规划区公交全覆盖,并逐步向郊区延伸,开通城区至恒口、关庙等公交,新增公交车50辆,更新出租车100辆,提升市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感和满意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公交逐步向集镇延伸。

  
六、提升天然气入户率
 

  下大力解决天然气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城区2座加气站,加大城市管网、老旧小区改造接入工作力度,中心城区7万户25万人用上天然气。加快各县城门站和加气站建设。

七、实施文体惠民工程
 

  实施中心城市“安康文化大本营”工程,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验收。建成市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藏一角”博物馆,开工  建设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江北体育场馆,安康博物馆对市民开放。实施418个社区公共体育工程。创造条件将“一江两岸”公共设施全部用于文体事业。

八、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工保障性住房2.78万套,建成2.3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800户,创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示范小区,加强保障性住房规范管理。围绕“提速、提效、规范”,推进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建设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90个,完成2.5万户9.5万人搬迁安置。

  
九、实施健康养老工程
 

  把健康养老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创新思路,引进民间资本建设面向西安和全市的生态休闲养老基地,在汉滨、石泉、宁陕探索发展健康养老新模式,开工建设市级生态休闲养老中心二期,建成15个标准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个“农村幸福院”。

十、保障饮水安全
 

完善中心城区供水体制,逐步取消城区地下取水,保障群众用水安全。以县城第二水源(水厂)建设和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群众饮水问题为重点,按照满足水量、提升水质、强化管理的要求,建成9县城第二水源(水厂),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