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地处“秦头楚尾”,是安康和陕西的南大门。沿316国道西起冷水镇水坪村荆竹沟,东至城关镇下卡子,全长55公里,是该县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的大通道,也是“千里精神文明长廊”建设的重要路段。
今年以来,白河县将精神文明长廊建设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按照“畅通、平安、生态、文明”的要求和“富民、减贫、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努力在长廊沿线建设生态绿化带、文明单位创建带、平安乡村建设带、义务教育示范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带。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长廊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率先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长廊沿线的冷水、麻虎、城关等乡镇开展“脏、乱、差”专项集中整治6次,落实垃圾填埋场所和保洁员, 增设了临街垃圾箱,着力解决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等农村“五乱”问题,同时组织干部群众、配合林业局完成了春季造林490亩绿化带的苗木栽植,建立1000亩鲜果基地。
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人力在长廊路段刷写规范化、人性化宣传标语100余条,翻新过界门2个。交警队在危险路段上添置安全行驶警示牌10个,举办司乘人员安全培训班1次,指导长廊沿线6所中小学校创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公路段对316国道白河段路面进行了全面维护和整修,确保路面平整,设置减速带8处,反光镜13面,增添油彩防护墩30个,清理城区排水沟800余米,在长廊沿线缺苗路段补植、栽植楠树1500株。 城建局加大城区的保洁力度,做到垃圾清运、填埋及时,组织开展户外不整洁广告的全面清理,保证主干道全天清洁,积极完成桥儿沟公共设施建设和人民路段的改造,负责城区 路灯规划、灯箱采购和安装维护工作,使城区路灯亮灯率达90%以上。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卫生局、文明办、综治办等相关部门正积极指导长廊沿线的镇、村、学校、卫生院(室),分别开展教育强乡镇、文明平安镇(村)、文明安全校园、平安院落、平安大道和示范卫生院(室)等各类创建工作;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扎实抓好长廊沿线的星义村、胜利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努力提升长廊沿线群众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把白河的精神文明长廊建设成为一条集文明、绿色、安全、卫生于一体的百里示范长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