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宁陕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呈现六大亮点

    作者:李仕义 时间:2013-01-07 08:32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2012年12月下旬,省、市医改考核组先后来到宁陕县考核2012年度医改工作。考核组一行先后到筒车湾镇卫生院、汤坪卫生院、汤坪村和许家成村卫生室、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及县药品“三统一”结算管理中心实地查看了医改相关资料,听取了县政府的工作汇报,观看了该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专题片后,对该县医改整体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数列了诸多亮点。

        试点亮  抓住机遇搞试点,先人一步得实惠

         宁陕县是国家贫困县,五年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存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该县把实现“病有所医”纳入民生工程来抓,2008年抓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机遇,建立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2009年抓住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机遇,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09年9月又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2010年10月抓住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机遇,2012年告别了“以药补医”时代。
      贫困县里搞试点谈何容易?县委、县政府认为,这是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民生工程,无论是新农合还是居民医保,无论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医改,都是上级财政拿大头,县级财政拿小头,必须抓住机遇、挤出财力搞好试点。经过努力,该县出色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试点工作任务,让全县群众先于非试点县群众沐浴阳光、早得实惠,先后被省市评为新农合工作先进县、医改工作先进县。

        机制亮  完善机制搞补偿,走出医改深水区

         该县启动医改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7920万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医改先进县称号。2010年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着力走出医改深水区。2012年修订《公立医院改革财政综合补偿暂行办法》,自1月1日起执行。《办法》明确了补偿范围、渠道、方式、办法和绩效考核与监督管理等内容。
      补偿范围一是对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政府给予全额补助;二是县财政安排县医院债务偿还、大型诊疗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三项基金各50万元;三是县财政对挂号费提高后按每人次2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患者挂号比原标准降低1元;四是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予以补偿。
      补偿渠道一是通过三类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补偿;二是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按服务成本核定补偿;三是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建立以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就医秩序和患者满意度等重要指标为核心的医院评价体系实行财政补偿。
      补偿方式对取消药品加成据实补偿;提高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通过医保和新农合采取总额预付实现资金周转。
       补偿办法对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在编在岗职工和临聘人员基本工资分别给予70%、100%、100%补助;对三所公立医院“五险一金”、县中医院和县妇保健院绩效工资分别按100%、60%和100%给予补助;对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予以全额保障。
      该县财政综合补偿暂行办法还就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作出了规定。该县健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旨在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随着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的完善,全县公立医院公益性得以恢复,医院依靠大处方、滥检查、开单提成、过度治疗等手段谋利的劣根得以根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得以消除,积极性得以调动。该县的这一做法得到省财政厅和国家财政部网、《领导干部网》、《今日安康网》、《安康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宣传。

        制度亮  建立制度管药物,推行药品零差价

         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全县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三统一”管理、“零差率”销售制度。成立药品“三统一”采配结算中心,配齐设备,健全制度,对全县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采购计划进行收集、审核、报送和药款统一结算。据省市药品“三统一”工作数据月报显示,2012年10月,全县“三统一”药品配备率、使用率、回款率均达100%。药品实行“三统一”后,药品价格比原来降低30%左右,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截至2012年11月,县医院门诊人次药品费用、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医院药占比比医改前分别下降21%、12.5%、10.56%,群众药品费用逐年降低。

        模式亮   诊疗模式重住院,合疗住院“零押金”

         推行新农合“先住院、后结算”、住院“零押金”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这一诊疗模式被《中央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西部网》、《省政府网》、《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服务亮  医疗服务抓优化,就医问诊“三合理”

         优化医疗服务管理,方便患者就医问诊。制定《便民惠民服务手册》,方便群众合理就医;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方便患者合理检查。县政府按照《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1年版)》标准,上调幅度分别不高于50%、40%、30%、10%的规定提高床位费、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下调幅度分别为20%、15%、15%、15%的规定降低CT、X光机、彩超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收费价格,同时取消取暖费、空调费、特需病房床位费,并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监管。提高后的普通病房床位费4人以上间每日15元,普通门诊诊查费每次3.3元,Ⅲ级护理费每日3元;下调后的普通CT平扫每个部位90元,普通透视每个部位7元,B超常规检查每个部位22元,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每项16元。结合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公立医院医改前三个补偿渠道变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偿两个渠道,告别了“以药补医”时代;实行抗菌药物分类分级管理和处方月点评并纳入绩效考核制度,监督医生合理用药;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让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县医院实行10个病种230例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医疗质量管理新模式,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稳步下降,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医保和新农合管理部门积极推行单病种限价等付费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单病种限价管理范围,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2012年11月,宁陕县医院被授予全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三合理”先进集体。

        载体亮   医德医技重教育,远程教育展新招

         近年来,在以县医院院务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院之间、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人口健康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联系与共享。2011年11月全县启动医德医技远程教育,投资20余万元建成医德医技远程教育网络,健全制度,常规化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县医院充分这一网络与帮扶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市医德医技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阶段性总结会议在宁陕召开,为全市卫生系统打造了样板。
      据省医改评估专家组2012年12月评估表明,该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阶段性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县医院得到良性快速发展,县中医院在医改中获得新生,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得到扩展。截至1012年11月,县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例次、业务收入、患者满意度,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21%、8%、22%、4%;;门诊平均诊次药品费用、住院平均药品费用、药占比、抗生素使用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3.8%、6%、15.6%,呈“五升四降”态势。总之,宁陕县通过医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数量明显增加,就医费用逐步降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殷乔伊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