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小额担保贷款作为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力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实现了突破性增长。截止2012年8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20310 笔,累计发放金额14.9亿元。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12.67亿元,占发放总量的 85%,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贷款2.23亿元,占发放总量的15%。累计扶持2.0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员6.09万人。
今年以来,该市小额信贷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小额信贷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有关问题,小额信贷工作首次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和定期通报制度。各县区普遍建立健全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进机制,各级人社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互动、部门联动的运行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多部齐抓共推,全市各级人社、财政、人行、信合、邮政储蓄银行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及小额担保贷款的方针政策,结合部门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协作力度,及时沟通信息,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各级担保机构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服务场所功能,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小额担保贷款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县区按照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的原则,结合实际,分别对原有的政策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了全面调整和优化,取消贷前培训、取消会议审批形式,降低反担保条件。同时,不断拓宽扶持范围,提高扶持额度,引入竞争机制,扩大业务合作范围,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担保贷款放贷比例从1:3提高到1:10,个人担保贷款放款端口权限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合伙企业及个体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50万元,企业贴息金额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服务平台纵深推进,各县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通过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所(站)积极开展申贷受理、贷前调查、贷后管理、贷款回收等工作,实现了贷款申请方便、贷前调查及时、贷后管理加强、贷款回收到位。同时,个别县区积极筹建创业孵化园和创业示范基地,将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集中“孵化”,对进入孵化园的创业者申请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构优先审批,金融机构优先放贷,使小额担保贷款得扶持效应实现了集中化、重点化和规模化,创业扶持效益逾加明显。
资金筹措力度不断加大,针对近两年我市小额担保贷款量急剧增长,贴息资金紧张的局面,各县区结合本地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克服地方财政困难实际,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安排资金投入。2011年全市新增担保基金1905万元,资金筹措量全省第一。今年前8个月,我市新筹集担保基金1200万元,其中旬阳、石泉筹集额度较大,分别为800万元、300万元。各县区累计筹集垫付贴息资金4000万元,有效地解决目前贴息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一些保本微利项目,实行财政贴息,使有意创业但又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及时享受到资金扶持政策,为他们搭建创业舞台,铺就了生活希望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