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办好群众最想办的事

    作者:邹成燕 时间:2012-04-19 16:13 来源:宁陕县政府网 字号: 打印

      作为县委书记,在“三问三解”中更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2月下旬以来,我先后到四亩地镇柴家关村、四亩地村,筒车镇朱家沟村,皇冠镇南京坪村,广货街镇蒿沟村等地进行走访,进农家门、说百姓话,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交流,开展“三问”摸实情,深入了解群众急盼忧怨。2月21日,在四亩地镇四亩地村李明海家,我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大,收入逐年增加不说,娃娃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免了学费,看病有新农合报销,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领养老金……”“各级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我们打心眼的感激。要说现在农村最大的困难还是增收致富问题。”“我们这里也想打连户路,只要上边能给水泥,村民们积极性都高。”村民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让我既感到欣喜又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过去,我们在改善民生上努力把“好事办在群众开口前,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处”,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得到了群众的肯定,还要继续努力做好。现在要着力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村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尝尝板栗和核桃,这都是我家自己地里产的。”3月21日,来到筒车湾镇朱家沟村胡德华家,他热情端出自家产的核桃和板栗让我们品尝,高兴地介绍林改后家里的变化:“去年核桃、板栗丰收了,还有些钱,今年准备把房子重新盖一下……”宁陕县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集体林权改革任务,农村群众人均拥有50亩的林地资源,这是农民增收的希望和潜力所在。我们要因势利导、大力扶持,让农民群众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让更多的群众像胡德华一样依靠务林实现增收。
        连日来的进村入户走访,听到群众最多的呼声是希望能建设连户路,看到最感人的场面也是建设连户路。去年初,我们在下基层调研中了解到,全县实现了乡镇和村100%的通油路或水泥路,80%的组通水泥路。大部分村民在新村建设中硬化了房屋地面和院场,而家与通村水泥路之间还是土路,许多村民下雨天就得穿两双鞋下街,一双走泥泞路,一双走水泥路。群众希望帮助建设连户路的愿望强烈。我们先行在龙王镇和太山庙乡试点建设连户路,采取以政府奖补水泥,农户自愿出工出劳、自备砂石料及修建路基,按照宽1米,厚0.1米,每2米补助一袋水泥(50kg)的标准进行建设。当年建设了200公里连户路,让8000多群众告别了“下雨天穿两双鞋下街”的历史。有村民编顺口溜说:“昔日小路弯又长,群众上街鞋两双,一双用于泥巴路,一双用于逛街上;如今修通连户路,走起路来光堂堂,从此告别鞋两双,连心工程办实事,感谢政府感谢党!”
      在民情大走访调查中,我还了解到龙王镇绿烟村二组的18户村民,在县、镇支持水泥物资的帮扶下,起早贪黑、齐心协力地艰苦奋战,靠镐挖锹铲地建设连户路。组上18名劳力,上至70岁的老人都全部上工地劳动,一些村民为了建设连户路甚至放弃了外出打工。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人感动。整个连户路建设中,补助水泥仅占工程总投入的20%左右,村民们自己投工投劳,甚至还要投资,却有如此高的建设热情让我体会到:为民办实事是件好事,但好事能否办好,是否真正顺民意、称民心、增民利,听听群众意见大有好处。只要按照群众的意愿,办群众最想办的事,群众就会欢迎,就会大力支持,事情也能办好。为此,我们要针对群众急盼解决的出行问题,按照“镇组织、村实施、群众干、部门帮、县补助”的办法,加快连户路建设,力争使80%的村、60%的农户年底通上连户水泥路。
       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关键还要办好群众最想办的事。针对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从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解决好他们的急盼忧怨之事。尤其要立足基层实际、群众需要和部门职能,重点围绕农村退耕还林、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义务教育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围绕农村路、水、电、讯、沼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农村扶贫开发、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救济救灾补助等项目的实施,围绕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等,集中资金、集中项目、集中政策,把群众最想办的事办好,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殷乔伊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