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世妈妈改嫁,安康市汉滨区石转镇与伯父一起生活的14岁男孩郑晓,面临着生活、学习的困境,成了不是孤儿的“孤儿”。汉滨区政府调查摸底后出台救助政策,将全区像郑晓一样的163名“事实孤儿”纳入救助范围,每月发放800元基本生活费,让他们生活、学习无虞。
孩子打工被老板送上返家列车
在秦巴腹地的安康市汉滨偏远山区,居住着163名特殊的弱势群体——孤儿。他们都曾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却因为父母生病离世、或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改嫁,成了无人抚养的“事实孤儿”。据汉滨区民政局统计资料显示,该区共有孤儿163人,其中石转镇就有20名,占汉滨区30多个乡镇的14%。
近日,记者在石桥村村干部的陪同下,沿着崎岖的山路找到山顶上郑晓(化名)的家。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郑晓的父亲有兄弟三个,1998年,郑晓的父亲和叔叔在渭南一煤矿务工时发生意外事故,兄弟俩双双遇难。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破碎,当时郑晓才刚两个月大,其母亲改嫁时,已经有3个孩子的郑晓伯父,坚持把郑晓留在了身边。
然而,原本并不富裕的伯父一家七八口人,就挤在两间小房子居住。郑晓的伯父对记者说:“山里人要想致富,最快的途径就是出去打工,但没有技术还想多挣钱,那就只有下煤窑了。可是一想起两个在煤矿出事的弟弟,我就没有勇气迈出家门。”直至2002年,郑晓伯父用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2000元积蓄和借来的6000元钱,总算翻修了房子勉强改善了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却也使家中经济更为拮据了。2005年,大儿子考上了高中,但一想到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读完,他只好躲在后山上放声地哭了一场,出门打工去了……
采访中,记者在石砖中学见到了郑晓,今年14岁的郑晓在同龄孩子中显得矮小却更加成熟懂事。据他讲,看着外出的哥哥姐姐打工挣钱了,他去年也曾为了减轻伯父的压力,偷偷跑到南方一家工厂打工,干了12天后老板见他年龄太小,给其1000元工资将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
生活费将发放到孩子18岁止
据悉,这些孤儿中有不少孩子因贫困而辍学,这一现象引起当地学校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在帮助辍学孤儿重返校园的同时,探索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去年,汉滨区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孤儿保障工作的通知》,决定为保障18周岁以下未成年孤儿的基本生活需要,该区拿出财政专项资金,对审核认定后的163名孤儿,每人每月发放800元基本生活费,对其中已纳入城乡低保、五保等救助保障范围的孤儿,采取补差的方式进行发放,救助他们年满18岁为止,这笔生活费的发放,对全区160多名山区孤儿来说,无疑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曙光,他们不再为上学没有生活费烦恼,不再为省一元钱而少吃一顿早点感到纠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