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我市着力“四个度”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至90.1%

作者:陈国华 汪显斌 时间:2012-03-21 10:10 来源:市人社局 【字体: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使用好、开发好高校毕业生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维护高校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政策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全方位着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2011年安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8827人,回安报到5508人,实现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4965人,就业率达90.1%。

提升认识高度  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由20个部门组成的就业联席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对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2011年全市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资金达8159万元。同时,强化区域人才交流合作,与三省九市区建立了汉江中上游地区人才协作机制,2011年10月组织在我市召开了联席会,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主题,探索研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交流与合作事宜。

拓宽视角广度  延展就业渠道

  把加快发展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措施,坚持“做大工业、做强旅游、做优农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就业领域,2011年全市各级机关共招录国家公务员276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48人,近6年来全市实施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共为乡镇招录教育、卫生、农林水方面高校毕业生613人。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11年全市共有 1898 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挖掘服务深度  促进充分就业

  一是引导观念转变。定期组织人社、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到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与应届毕业生座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二是抓好见习锻炼。培育了17家省、市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009年以来全市共有3121人到787家单位见习,见习后留用1373人,累计发放见习生活补贴1123.6万元。三是加强技能培训。2011年我市积极探索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将全市就业培训任务细化到41个专业进行公开招标,择优确定了15家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显著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全市共组织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3932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595人。同时,积极探索实行校企联合定向委培、“订单式”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我市阳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康学院签订协议,定向招收畜牧兽医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课程、共同执教,学生毕业后全部到公司工作。四是强化就业服务。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登记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采取组织企业进校园、召开招聘洽谈会、定期举办“人才集市”、开展网络招聘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安康人才网”及时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将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建立专门台账,实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重点推荐,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强化职业中介监管,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及时处置调解涉及高校毕业生的人事劳动争议和投诉案件,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自主创业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窗口,明确专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搭建服务平台,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手续办理等服务。对缺乏创业资金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扶持,2011年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亿元,其中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发放6603万元,同时发放创业基金120万元,扶持创业项目485个,自主创业大学生达635人,带动就业4693人。同时,大力培育创业典型,并通过召开创业明星表彰大会、现场观摩会、励志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表彰优秀创业高校毕业生,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区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如,我市石泉县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保留身份、计算工龄、评定相应技术职称,并给予零收费办理证照、免费推介项目、开业指导、免费招工培训等政策扶持;旬阳县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每人每年给予4000元创业补贴,有效激发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全市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2011年自主创业毕业生比“十一五”期间年平均数增长了9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