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市近十年来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先进事迹采撷

精神不朽 薪火相传

作者:董良军 郭飒 时间:2012-03-05 16:29 来源:安康日报 【字体:

  50年前,年仅22岁的他轰然倒下,共和国领袖发出了向他学习的号召,他助人为乐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中国人学习的楷模、尊崇的偶像,他的名字已然成为国家民族精神的响亮符号。
  50年后,同全国各地一样,地处祖国一隅的安康人民,继承他的遗志,传承他的精神,在他光辉事迹的感召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以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精神助推着美好安康进程,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一个简单而永恒的真理:人间自有真情在!
  雷锋——斯人已逝,精神不朽。群星闪耀,薪火相传。

从龚德银到郭宏林——金州大地“雷锋”多

  2002年3月20日,依靠捡破烂为生的旬阳县蜀河镇傅家湾村村民龚德银在西安糖酒博览会上做保洁员时,捡到一个密码箱,面对箱内近百万元巨款,负债4万多元的龚德银没有动心,而是主动联系失主,亲自送钱上门,并拒收失主4000元酬金,演绎了一场 “千里送巨款”的动人故事,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诚信”的大讨论。龚德银因此应邀作客央视《实话实说》。
  在安康,像龚德银这样的活雷锋岂止一人。2009年2月11日,在某小餐馆打工的汉滨区关庙镇金星村村民杨能全下班途中捡到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光现金就1万多,还有两张28万元的存折,此时,负债累累的杨能全依然没有动心,而是及时联系失主并如数归还,同样拒收失主1万元酬金。有人说他傻,他说:“别人的钱用了心里不踏实。”
  2007年,岚皋滔河镇个体户唐先翠在自家柜台上发现一个装有3000元的纸包,她把钱妥善保管后最终等来失主认领。2008年,西安水电工程设计院某工程师将钱包遗失她的门市部,她立即请人把包送到。
  半个多世纪来,虽然时代变迁,但雷锋始终未曾离开。无论是走出社会的成年人,还是在校就读的莘莘学子,他们在雷锋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助人为乐的义举感天动地。
  2005年7月9日,一辆农用车在镇坪顺达汽修厂附近翻进洪流中,眼看一名妇女即将被洪水吞没,万分危急之时,听到呼救的汽修厂工人郭宏林拨开阻拦的人群,用绳子拴住腰部,纵身跳入洪流,在几次施救均告失败的情况下,郭宏林抛开个人安危,解开身上的“救生绳”拴住被困者,最终将这名妇女救出。他的事迹被央视《道德观察》报道后为人广为传诵。
  2009年6月27日,市二中高一学生谢依涛正在汉江边乘凉时,突然发现一小男孩被洪水冲进漩涡,谢依涛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奋不顾身跳进江中。小男孩得救了,而谢依涛却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年仅17岁的宝贵生命。
  多少年来,正是身边这样一个个活雷锋,以生动的事实警示我们:在当下自我意识不断上升,一些人惊呼于“诚信缺失”抑或“道德滑坡”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关怀,渴望奉献。

从志愿者到义工联——雷锋精神的时代演绎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雷锋精神的内涵也愈加丰富,逐步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安康的青年志愿者和义工联就是我市公益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两支“雷锋式”团队。
  2003年,河南农业大学的刘朝显毅然报名成为了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岚皋期间,刘朝显从每月600元补助金中挤出一点资助麦溪小学贫困生杨世林。到中国农业大学读博之后,他每月坚持给杨世林邮寄100元生活费。当得知自己获得 “感动岚皋”十大人物时,仅收下证书和奖杯,将1000元奖金捐给了麦溪小学的贫困生。
  刘朝显仅仅是安康数千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如今,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乡镇村组,抑或是救灾一线,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凭借自身的学识、坚韧和奉献精神,成为行业领域的生力军。据团市委介绍,每年至少有32支青年突击队的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奋战在电力、通讯、交通、防疫等抢险救灾一线。
  在服务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方面,志愿者也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自双创开展以来,从繁华街头到偏僻小巷,从居民小区到公益机构,他们利用节假日走进街头、小区、敬老院、干休所开展义务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双创青年志愿者工作站16个,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参与志愿服务16万人次。
  这是一个感人的场景。2011年3月3日,在团市委举行的 “学雷锋.青春辉映夕阳红”活动上,市直相关单位给平利西河敬老院送来洗衣机、冰柜、消毒柜等用品,为老人们送医送药、理发、包饺子。此项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全市44个基层团组织开展为老服务活动3500余人次。
  这是一个温暖的瞬间。2011年1月13日,在“青春助力.关爱农民工子女”启动仪式上,白河冷水小学25名贫困家庭留守学生各自领到500元资助金及学习用品。紧接着,此项活动在石泉、旬阳、镇坪等团县委相继展开。“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开展以来,全市79支 “志愿服务队”与13650名农民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筹集帮扶资金15万元。
  2012年1月15日,对王术金小朋友来说是幸运的,因为这一天,他在安康义工联义工优艳如冰的热心帮助下,得以从大山深处紫阳来到安康接受手部手术的免费治疗。半个月后,小术金康复出院。
  2007年以来的3年间,义工联“春雨行动”为贫困学校建图书室20个,募集图书4万余册及价值5万余元学习用品。“阳光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50多名,发放助学款22500余元。安康义工联成立5年来,先后开展了扶残助困、义务献血、义务环保、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筹集善款达20多万元,受益人数在千人以上。
  “做义工能给别人更多温暖,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慢慢地我懂得关心和照顾别人了,我长大了不管做什么,一定要给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参加义工联活动四年多的市一小五年级学生瞿越垚说。

从樊文来到赵昌联——“活雷锋”助推美好安康建设

  如果说闪耀在社会层面的一个个“活雷锋”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那么,活跃在广大基层一线、各行各业的“雷锋式”人物则是建设美好安康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美好安康建设不仅需要无私奉献、和谐友爱,更需要精神层面的道德支撑。
  平利县张店村的百姓不会忘记,当村上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后,是村党支部书记樊文来拿出自己压箱底的2000元劳模奖金和750公斤玉米来救济灾民。
  紫阳县界岭乡的7位孤寡老人不会忘记,正是乡民政干部赵昌联11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他们才得以颐养天年;对于白河构扒镇凉水村贫困户王忠友来说,他是幸福的,如果不是村主任秦志伦无私相助,他那患视网膜脱落的儿子或许早已双目失明。
  汉滨区马坪村村民不会忘记,如果不是中原镇退休干部陈会元捐资2万、又以工资卡作抵押贷款3万为村修桥一座,他们也许仍然过着跋山涉水的日子;在山城白河,县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绪武被人们广为颂扬,几十年来,正是他无私相助、医者仁心,数千万患者才得以解除病痛。
  2011年1月23日晚,更是让某校师生难忘的惊魂之夜。一名精神病患者手持菜刀在操场上追砍学生。危急关头,汉滨公安分局城郊派出所民警邓磊临危不惧与患者展开殊死搏斗,但情绪失控的患者发疯似的向邓磊乱砍,致使邓磊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肌腱、血管、神经全部断裂,落下终身残疾……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活雷锋”还有很多。今后,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人文精神不会变。“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让我们在雷锋精神的鼓舞和感染下,多干乐于助人、奉献爱心之事,永葆雷锋精神活力,以此培育和促进社会文明新风的养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