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五个跃升”彰显创先争优“新成效”

    作者:刘呈华 时间:2011-03-21 09:54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旬阳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固本强基创示范、为民服务争标兵、保障民生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经济社会大发展,农民收入“涨”起来。抓“双百”企业和“双亿”项目,建立了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制品、水泥建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六大支柱工业体系;按照“强烟、壮畜、优姜、兴林、扩桑、稳粮”的发展思路,狠抓强村大户,一村一品,形成了以烟、畜、芋、姜、桑为支柱,粮、林、果、菜、渔为补充的产业化格局,狮头柑、魔芋、桐油成为品牌;围绕房地产开发和酒店餐饮、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重点,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新增物流企业24家,商贸从业人员达9514人;劳务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年劳务收入达16亿元。生产总值达到55.4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4亿元,巩固了经济大县、工业强县地位。
      民生工程大落实,幸福指数“提”起来。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强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幸福指数大幅提高。4.92万特困人口全部享受低保,37.74万农民参加农合政策,2.92万居民享受城镇医疗保险。新建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户集中安置点42个,集中供养率达70%,完成3269户农村危房改造,建成廉租房310套15935平方米。通过连片扶贫,7.8万余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累计兑付各种计生保健优惠政策资金1385万元,建成计划生育新家庭22036户,实现农村计生家庭孕妇免费住院分娩。荣获 “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级教育强县等荣誉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09元。
      城乡面貌大变样,太极山城“靓”起来。抢抓襄渝、西康铁路复线建设和通村水泥路建设等历史性机遇,新增高速公路50公里,铺设通乡油路或水泥路339公里,通村水泥路1700公里。 按照“三镇一体”城镇化要求,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完成了鲁家坝大桥、观极路、宋家岭观景台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康华园、党家坝等一批居住小区,建成4个万人集镇,探索出了“贫户下山、能人进镇、资源流转”的“旬阳模式”, 城镇化率提高到34.2%。60%的村完场农网改造,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61处,新建集雨水窖2.9万口,修建基本农田4.7万亩,发展节灌面积1.57万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建设大改善,生活环境“美”起来。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集中实施了生态林业、汉江绿化、三百林果带等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友好和谐。落实生态林业投资4.6亿元,完成造林绿化71万多亩,在“一江三河”沿岸直观坡面基本形成了300里经济林果带,千亩以上特色林业示范村43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7.7%;实施30余条示范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检查验收。
      民主法治大推进,基层堡垒“强”起来。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带动,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创新了“三联共建”成功经验,探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五书”制度和“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一签三审”等财经管理制度,探索推进“阳光选人用人”机制,树立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探索建立了社会治安定期研判处理、矛盾纠纷联排联处、安全生产日常排查整顿、社会舆论宣传引导等6项维稳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创建平安村162个,70%的户成为“平安和谐家庭”,信访案件办结率达95%以上,公众安全感和平安创建知晓率分别达到93%和8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