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安康立足自然禀赋,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之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地方税收连年大幅度增长。1994年国、地税分设初期,全市地税收入仅为5538万元,1998年完成1.1亿元,2004年至2009年每年均实现“跨亿元”增收,2009年突破8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市地税组织入库各项收入129493万元,同比增长53%,增收38529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02011万元,教育费附加4545万元,社保费和各项基金22937万元。税收的同期增幅和收入进度均名列全省第一,预计全年收入总量将突破15亿,税收收入将达到12亿元。税收的不断增长诠释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本文从地方税源结构角度,谈谈经济发展中一些值得注重探讨的问题。
一、地方税源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通过经济结构透析税源现状,抽取了近五年来全国、陕西和安康的GDP中三个产业的比重分布情况,对安康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如表一)
表一:产业比例表
GDP 产业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全国 |
陕西 |
安康 |
全国 |
陕西 |
安康 |
全国 |
陕西 |
安康 |
全国 |
陕西 |
安康 |
全国 |
陕西 |
安康 |
|
第一产业 |
12.5% |
11.4% |
25.8% |
11.8% |
11.1% |
27.1% |
11.7% |
11.0% |
27.4% |
11.3% |
11.0% |
26.4% |
10.6% |
9.6% |
22.2% |
第二产业 |
47.3% |
50.3% |
28.7% |
48.7% |
52.9% |
28.9% |
49.2% |
54.4% |
31.1% |
48.6% |
56.1% |
32.9% |
46.8% |
52.7% |
34.6% |
第三产业 |
40.3% |
38.3% |
45.5% |
39.5% |
36.0% |
44.0% |
39.1% |
34.6% |
41.5% |
40.1% |
32.9% |
40.7% |
42.6% |
37.7% |
43.2% |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来,安康GDP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25.8%,全国为11.6%,陕西为10.8%,安康经济中“第一产业”份额高出全国和陕西两倍多,比重畸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致使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比较单一,是典型的投资产出型税收结构。从2008后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是非常典型的农业经济,国民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度非常高;安康“第二产业”比重为31.2%,远远低于全国和陕西的水平,工业化程度不高,属于工业欠发达地区,拥有工业经济税源较少。
(二)地方税收宏观税负较低。一般情况下税源决定宏观税负(剔除征管因素),税源充沛,宏观税负高;反之,税源稀少,宏观税负低。同样我们抽取全国、陕西和安康近五年来的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如下表二,本表中的宏观税负均为地方税收宏观税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