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安康市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全体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据人口计生统计,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270.72万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8.57‰和2.62‰,比2005年上升1.31和1.75个千分点,五年平均控制在7.65‰和1.81‰以内。全市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为安康突破发展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计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所提升。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石泉、旬阳、白河3县和平利、汉阴、镇坪、宁陕、岚皋5县先后达到“国优”、“省优”标准,有力的提升了人口计生工作质量,推动了工作科学发展。2010年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7.95%,比2005年上升0.3个百分点。扎实推进母亲健康、优生促进工程,有力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据卫生、计生部门专项调查,2009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09‰,比2002年的9.34‰下降3.25个千分点。
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县乡服务体系和基层基础网络建设,全市新建县级计生服务站2个、乡镇中心站65个,完成国债项目资金1648万元;对4个县级站和4个乡镇中心站进行改、扩建,总投入3770万元。全市现已建成县级服务站10个,乡级中心站80个,乡级普通站119个;有6个乡级站通过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站验收,6个乡级站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服务站称号;有6个县级站、62个乡级站达到市级优质服务示范站标准。市、县区、乡镇共有计生行政机构211个,现有人员1025人;服务机构212个,现有人员1178人,专业技术人比例达到83%,保持了计生行政、服务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稳定。全市有36个村和60个村分别被省、市命名为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
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水平提升。坚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大力宣传贯彻“一法五规”,扎实开展违法生育案件清理清查、“关爱女孩行动”、打击“两非”和药械市场专项整顿活动,全市共查2002年以后处违法生育对象3676人,落实党政纪处理154人,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案件,五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平均控制109以下。认真落实国家、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一盘棋”工作要求,与20个省(市)的91个市县区和省内10个地市、104个县区计生部门建立了区域协作制度,探索建立了清理清查、以房管人、信息平台、协作互动、联席会议、外派机构“六项”管理机制,有23个、40个社区分别被省、市命名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社区。
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利益导向机制初步建立。坚持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信息化项目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全市有8个县实现了省级信息化甲级县目标,有6个县通过了省级信息化项目县验收。扎实开展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全市共录入全员人口信息2755543人,录入全员流动人口信息231272人,录入率分别为107.7%和98.86%。认真落实省上出台的“五项”奖励优惠政策,共有15539名农村奖励扶助、1263名独女户家庭奖扶、11.7万名免费参加合疗的计生对象每年受惠;1471户放弃二孩奖励、1072名特别扶助对象一次性享受到奖励扶助金。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对双女户落实结扎手术实行了一次性奖励1000元制度,拓宽了放弃二孩奖励范围,提高了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标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