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省委书记赵乐际专门打电话给省防总负责人,指示防汛工作不可松懈、不可麻痹、不可大意,提出该转移群众的地方一定要下决心转移,群众生命至上,千万不要酿成大灾。
据省气象台预报,8月18日至25日,我省将迎来新一轮强降水过程。在新一轮强降雨来临之际,赵乐际书记的指示不仅及时重要,更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核心理念。
从“7·18”、“7·25”到“8·12”,三次强降雨过程历时一个多月,时间长、地域广,涉及全省多个地市,防汛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一些地方灾害不断,抗洪抢险任务繁重,人员疲惫,产生了松懈思想;也有一些地方坚持防灾,并没有形成洪涝灾害,产生了“危机疲劳”,侥幸思想有所抬头。
陕西历来就是一个多灾的省份,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尤为突出。特别是今年我省在经历了三次强降雨之后,地质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防大汛,抗大灾,就是一项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的工作。
首先,经历了三次强降雨之后,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增大。我省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含水量不断提升,而这里还有许多群众住在土窑洞中,新的降雨很有可能导致窑塌人伤;另外,陕南地区在连续雨水侵袭之后,山体松散,极易形成地质灾害。
其次,陕西的江河防护体系薄弱。目前,我省境内共有水库1036座,主要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除王瑶水库以防洪为主,石泉、安康水库以发电为主外,其他水库均以灌溉为主。而且很多水库病害问题严重,不少水库年久失修,设施老化,长期带病运行。
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我省防汛任务格外艰巨,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心存侥幸,不可失防万一,丝毫松懈不得、麻痹不得、大意不得。
正如赵乐际书记所言,群众生命至上!房子可以重盖,道路可以重修,生命一旦失去,就不可以重来。只有坚持防重于抢的方针,把功夫下在防御上,把工作做在来灾前,才能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实现抗洪防汛工作取得最后胜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