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陕西日报:太极城旬阳:清除“暗伤”

    作者:王帅 陈圣强 时间:2010-08-11 09:08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
      旬阳祝尔康大道两边的商铺,如今重新装修、开店营业……一切又回到了熙熙攘攘的经营状态。只有墙上1米多高的洪水痕迹,还在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惊心动魄。


    “好像天被捅破了”


      7月18日早晨,旬阳暴雨如注。在县委上班的小王接到防汛值班的电话,推着摩托车准备出门。
      “一上路我就后悔骑车了”,小王说,“雨太大,根本骑不动。”在一截上坡路段,雨水如浪头般从坡顶冲下来,水面有1尺多高,小王的摩托车彻底熄火了。
      据旬阳县政府资料显示,自7月17日凌晨3时至19日凌晨,旬阳普降大到暴雨,截至19日上午8时,旬阳累计降雨超过100毫米的有11个乡镇,其中城区降雨量达到151毫米,石门乡降雨强度最大为166毫米。长时段的强降雨使县境内的汉江、旬河、蜀河、坝河、吕河等相继发生不同量级的洪水。
      “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小王说,“好像天被捅破了。”
      旬河,这条汇入汉江的支流平时水量不大,然而此时也变得异常凶悍,7月18日下午16时,旬阳县城区段汉江洪水流量达到13200立方米/秒,晚上20时流量达到16200立方米/秒。
      万家居,处于旬阳祝尔康大道下侧建材市场,成为本次洪灾的风尖浪口。“洪水越过河堤,立刻涌进了一楼”,万家居的一位商铺老板说,“才开业不到一年,就遭受灭顶之灾。”
      7月24日零时开始,旬阳及周边地区持续强降雨,县城汉江过渡流量达到12000m3/s、旬阳东区双河洪水上涨,使蜀河、双河集镇街道二次被淹,泥石流、滑塌灾害多发,全县2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据旬阳县民政局介绍,旬阳此次受灾的特点是“明伤不明显,遍地是暗伤”。据统计,全县洪涝及暴雨灾害涉及318个村 (居),受灾群众达10.5万户35.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其中因暴雨泥石流致房屋垮塌死亡3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高达8亿元以上。


    “即使中暑,我们也要把水电路抢通!”


      李志国,旬阳县城关镇岩湾村村主任,灾害导致岩湾村3处供水工程、将近7000米的供水管道水毁,李志国积极组织群众抢修,联系供水材料,自己垫钱请技工,带领群众奋战了5个昼夜后,该村供水现已基本恢复。两岔河村600余米的全钢管线路全部水毁,村支书张俊明即使妻子患病在家也顾不上照顾,整天忙在抢修工地上,紧急时刻,他也是自己掏钱请技工先把水供到群众家中。同时,城关镇在每个村都安排了水质监测员,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通过该镇干部群众的全力抢修,截至29日,两岔河、岩湾、李家坪等5个村的今年新建供水工程已基本恢复。城关镇的6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供水设施全部到位,安置点临时用水有了保障。
      因为酷暑,对于电力抢修来说,更是一场硬仗。“这几天,为了抢修电力设施,我们已有6名工人在工作现场中暑!”城郊供电所所长王国远动情地说。电工张治理7月28日在瓦渣河村抢修时,由于连续高温工作8个小时而中暑,他躺在树下喝了点藿香正气水,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工作,直到任务完成。另有多名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先后累倒。7月29日,由于天气太热请不到工人,城郊供电所16名职工将两根重达900余公斤的电线杆从草坪徒步抬运到县城火车站,3公里的路程从早上6时一直走到中午13时,他们毫无怨言。通过日夜奋战,截至7月29日,他们累计排除电力险情230多处,使辖区大部恢复供电。
      道路交通是生命线,道路不通许多灾后重建工作就无法开展。7月30日,烈日炎炎,旬阳刘店村四组的通村路上,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工人们挥汗如雨,挖掘机不停地挥舞着铁臂。指挥者叫李波,刘店村四组村民,是一个拥有一个40多辆车队的老板。他亲眼目睹了村上道路全部瘫痪,物资运输全靠步行、人背的场景后,立即从工地调来了一台挖掘机、一台装载机和7名工人,全力抢通道路。村上也组织了10余名群众积极参加,每天在烈日下工作10余个小时。


    “保证群众就医,保证人民生活”


      刘永德,两岔河村卫生室卫生防疫员,今年61岁,从事医疗防疫工作已经42个年头了。洪灾中他的房子全部被泥石流掩埋,本来设在自家的村卫生室也被冲得无影无踪。看到自家被泥石流掩埋的房子,老刘老泪纵横,“房子没了,卫生室的药也没了……”酷暑,一家人把抢救出来的锅碗瓢盆往帐篷转移。当记者问到受灾群众的医疗和防疫问题时,老刘说:“我保证每天做两次防疫,在卫生局的支持下,受灾群众的基本医疗也能得到解决。”没有了卫生室,在桥头,一顶帐篷挂着一个临时的牌子,他为群众撑起了新的希望。
      李步周,城关镇金洞敬老院院长,已经陪伴55名老人走过了4个年头。灾害中,守护该敬老院的河堤受损70多米,水井被毁,老人的饮水中断,3.5亩地被冲毁。灾害发生后,村上先垫资投劳开始河堤的修建工作。更让人感慨的是,敬老院里几个年龄偏小的老人自觉参与到施工中,搬石头、砌坎子,显得老当益壮。目前,老人们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无忧。


    “从头再来”


      天意缘建材有限公司坐落在城关镇刘店村,两次洪灾之后,损失约80万元。厂长罗海深说:“虽然我们损失惨重,但我们会从头再来,预计10天后,我们就会重新投产。”据了解,为了抢修进厂道路,机器24小时作业,镇上来人帮忙清理了淤泥,倒塌的厂房也得到修补。罗海深还要投入40多万元引进新的设备,扩大规模,生产畸形砖。对于未来,罗海深信心十足。而像这样遭受重创的企业,在旬阳城关镇还有11个。灾情发生后,城关镇坚持以企业自救、互救为基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镇上千方百计让企业尽快投产,形成新的产能;对已投产的企业认真进行调研,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满负荷生产,全镇企业都能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力量恢复生产。
      在企业奋起自救的同时,农业也是自力更生,把损失减少到最低。李启年,城关镇岩湾村经营蔬菜大棚的村民,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家1.5亩受灾大棚菜已挽回损失3000余元,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城关镇迅速组成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受灾群众抢抓农时,紧盯淹水农田,水退一块,补种一块。仅岩湾村35亩受灾蔬菜就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截至目前,城关镇1250公斤菜籽开始下种,补种蔬菜面积达800余亩。同样是岩湾村,养猪大户王兴环面对灾情临危不乱,尽快恢复生产,力争灾年不减收。领导小组还联系县农机局及时调配水泵,解决牲畜饮水困难。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镇畜牧养殖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抢排渍水、恢复圈舍,截至8月1日,80%畜牧产业受灾户已恢复生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