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对照脱贫标准,聚力五大举措,全力以赴确保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狠抓“两业”促增收。把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成有组织劳务输出8.2万人次,年收入达到12亿元,持续开展五大免费技能培训,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培训修脚师2.6万人次,紫阳技能扶贫经验今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依托护河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定向安置129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续聘选聘1214名生态护林员,利用苏陕协作劳务交流实现380人转移就业,县本级开发1991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安排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突出发展茶叶、魔芋、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全县累计建成高效茶叶产业园24万亩,年收入达到15亿元,新发展魔芋5.8万亩、特色经济林2.4万亩,畜禽养殖220余万头(只、羽),实现了中长效主导产业全覆盖。
狠抓“两房”保安居。紧盯8月底全部入住的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抢进度、促竣工、抓入住,全县“十三五”实施易地搬迁19560户,已达标15819户,累计实施危房改造2454户。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帮扶,全县累计培育新社区工厂37家,帮助597名搬迁脱贫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狠抓政策强保障。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15364人,没有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政策,扎实开展“三个一批”行动,全县1334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农村合疗,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管理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到100%。精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县符合条件的10549人全部纳为农村低保对象,5667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今年全县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6亿元,新增扶贫小额贷款、互助资金借款5000万元和6000万元,支持80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
狠抓整改提质量。坚持把中央和省委巡视、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升质量的重要契机和抓手,主动认领问题、全面自查对照,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整改台账和整改清单,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时限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有力有序推进。
狠抓党建聚合力。坚持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去年以来新提拔使用脱贫一线干部64人,推动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本领、展现作为。组建176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精选133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生活补助等政策待遇,制定第一书记十条规定、驻村工作队十条纪律,做到了关爱和严管并重。扎实推进“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建立176个村互助资金组织,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依托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