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兴盛,除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之外,还应该有人文的有力支撑。健康、向上、先进的人文教育,必然影响着人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这也是一个城市精神的内核所在。
值得欣慰的是,省委《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要增强陕西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市第三次党代会也提出打造“人文安康”,让安康成为“崇德尚礼、奋进向上的文明之乡”。今年作为“人文安康”阔步迈进的起首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可谓亮点纷呈,文化繁荣、文物保护、市场监管、人才培养、汉剧振兴等七大工程并驾齐驱,崇尚礼仪、奋进向上的文明之乡日益形成。这一切,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文安康提供了有力地文化支撑。
繁荣文化事业与产业,打造奋进向上文明之乡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文化事业与产业迎来了一个发展期。地处巴山腹地的安康市切实贯彻全会精神,文学、艺术、歌舞、诗歌、电影等文化形式层出不穷,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政策宣传、教育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人文教育手段花样翻新,文化事业与产业日益繁荣,崇尚礼仪、奋进向上文明之乡正在形成。
以《郎在对面唱山歌》、《那一片栀子花》为代表的本土影视创作极大地弘扬了地域特色文化。《大破天门阵》、《白河水色》等重头文化演艺节目获各类奖项50余件。五一前夕,安康日报社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诗歌论坛及电影推介活动,旗下电影公司举办的持续百余天的“建党九十年以及喜迎十八大经典电影展映”影响广泛;电视台实施的电视纪录片“走汉江”完成第一阶段播出。《戏里人生——安康获奖戏剧作品集》、中短篇小说集《记住月亮升起的地方》等一批新作出版,散文《神鸟再现》等一批文学作品相继在国家重要期刊发表。安康小场子首次走出国门赴德演出,安康籍歌手陈俊华把安康民歌和汉剧带上了国际艺术殿堂。成功打造《杨门女将》、《大破天门阵》两台大戏,推出了《汉剧又迎艳阳天》专场,命名17名汉调二黄传承人,举办3期振兴汉剧“五进”培训班, 以龙舟节为代表的各类节庆盛会及文艺演出活动轮番登场。这些喜闻乐见和流传久远的艺术形式,将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入心,让广大群众在走进艺术殿堂的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历史,领略地域文化,极大丰富了人文安康建设的内涵。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去年文化建设项目投资达1.22亿元,创历史之最。安康博物馆、安康文庙二期、安康图书馆、市群艺馆、宁陕文化中心、汉阴文广大厦等一批文化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或竣工。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完成。市县镇“两馆一站”免费开放,1993个农家书屋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全省等级文化馆68个,我市占10个。汉滨新城办朝阳社区、汉阴城关镇西街社区、旬阳城关镇鲁家台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文化示范社区。紫阳北五省会馆保护工程和汉阴堰坪梯田、镇坪盐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平利弦子腔”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旬阳八步景”等6项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岚皋双丰桥禁赌石碑保护维修工程和白河张氏民宅保护维修工程年内竣工。全年先后对80余个重点文化产业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检查各类文化市场200家,征集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22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让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呈现燎原之势,人文安康建设活力凸显。
以身边榜样为楷模,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人文安康关键要弘扬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而身边的先进典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以其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行为规范,成为建设人文安康的强大推手。从龚德银到郭宏林,从樊文来到赵昌联,从志愿者到义工联,……。多少年来,正是这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先进人物,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平凡事迹,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的道德光芒,无疑是人们思想的楷模、行动的指南。
在他们的感召下,无论是大爱无边的慈善机构,还是热心公益的社会团体,助人为乐的义举感天动地。“六一”前夕,安康义工联驱车往返200多公里 ,前往沙坝乡紫金镇教学点,给那里的48个孩子们带去了节日礼物;一群来自西安公益联盟的朋友为汉滨区关庙镇唐糖小学送去了价值53000余元的学习、生活及体育用品;南枫装饰公司老总和员工到早阳镇纸坊小学给孩子们带去了书包、文具盒、文具用品等爱心礼物;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每年至少有32支青年突击队的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奋战在电力、通讯、交通、防疫等抢险救灾一线。自双创开展以来,从繁华街头到偏僻小巷,从居民小区到公益机构,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街头、小区、敬老院、干休所开展义务服务;紫阳县界岭乡民政干部赵昌联11年如一日悉心照顾7位孤寡老人,使他们得以颐养天年;白河构扒镇凉水村村主任秦志伦无私相助贫困户王忠友,让他患视网膜脱落的儿子重见光明……。这些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人物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也是建设人文安康的精神财富。他们以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当下自我膨胀、心态浮躁的背景下,建设人文安康更需要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开放包容社会形态正形成,建设人文安康方兴未艾
今年五一前夕,第十一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陕西安康富硒茶文化周活动在北京成功举行,文化节以“同饮汉江水,共品富硒茶”为主题,突出“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大众与精品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展示我市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展现了安康对外开放新形象。文化节上,汉调二簧、紫阳民歌等安康独特的文化元素隆重登场,说茶、唱茶、演茶尽情展现,安康民俗文化、山水风情、人文精神和对外开放新形象得以彰显。这一品牌文化活动让首都人民进一步了解到安康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必将为建设人文安康抒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国庆前夕我市在西安举办的“把安康带回家”活动,以摄影、美术、书法、龙舟竞技表演、地方特色文化展演、明星演唱会为载体,撩开安康大山、大水、大美的面纱,让省内外客人充分感受到人文安康的魅力。活动期间,无论是深邃自然的摄影书画作品,还是乡土浓郁的地方特色展演,抑或流传久远的经典歌曲,正如预期的那样——搭建了一个让更多人了解人文安康、走进人文安康的窗口。秀外惠中的安康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冲破牢笼,走出深闺,走向理性平和,走向开放包容。
一位网友在看完演唱会后留言:“主题选的很好,每个明星出来都会说‘把安康带回家’,作为安康人,确实打心眼里高兴!”人民网、华商报等媒体评价说 :“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陕西的魅力、感受了人文安康的秀美”;一些游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比以前,这次演唱会的秩序很好,观众也很配合,虽然下雨了,为了不影响周围观众的观看,极少有人打伞。说明安康人的素质提高了、更加文明了,这是一个好事情 ,大家都这样多好,这就是安康进步最大的地方,有了这个进步,值得每一个人为之自豪、为之振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