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市委工作报告四人谈

作者:王炳润 张宁 陈奇 陈文斌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体: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他们这样评价12月15日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正式亮相的市委工作报告。作为长期致力于安康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眼里,这个报告从头至尾都洋溢着一种气息,表现出一种不可遏抑的态势:活力与希望。

嘉宾:
王炳润 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 宁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陈 奇 安康发展研究会会长
陈文斌 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炳润:
产业链完整 突破发展才能“龙飞凤舞”
关注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思考安康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已经成了王炳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使得与安康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够牵动他的每一根神经。这是一种惯性。
市委工作报告一出台,王炳润就抓住了报告的关键。他认为,奋力推进“突破发展”,是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来的安康未来五年的工作主题。从报告文本可以获得这样的解读:这种“突破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前提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突破。概而言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业为基,以社会为体,以文化为魂,以制度为规,奋力推进经济社会由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由稳定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变。
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创新发展体制,按照王炳润的理解,其实主题就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重推进产业发展上的强力突破。在序列上,包括基础产业、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在布局上,包括城镇和乡村;在动力上,更加重视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要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努力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市场化水平。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而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党和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五年,安康把秦巴医药、汉江水电、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安康茧丝、金州矿产作为主导产业,既贯穿着“药、水、游”产业发展战略导向,又根据新的条件和新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王炳润认为,其实这突破、那突破,在经济发展上,当前关乎全局的突破是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突破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上的瓶颈制约。在这一方面,安康人抢抓机遇,在创造环境、服务大局和吸引项目、开发资源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另一个是在主导产业上的突破。因为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起着拉动、带头作用,决定并预示着产业结构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势。这就要求我们坚定意志,集中力量,开拓进取,实施产业化发展。
王炳润还提出了一个理念,产业是企业的集合,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因此,产业化发展,既要关注产业链,又要推进企业化经营。只有产业链比较完整,突破发展才能“龙飞凤舞”。例如,食品业就要做到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完美连接。这种连接,可以是地域内部的延伸,也可以是与地域外部的合作,甚至与外部合作更重要,并且要从“龙头”即市场做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生产和经营是从市场要求起步而不是从资源起步,他们追求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效用最大化。企业化运作必然牵动我们的思维方式调整,决定我们的生产方式选择。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关乎全局的、不可或缺的、必须实现的“机制突破”,这也就是报告所要求的“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不断探索创新”。

张宁:
突破口的选择更成熟更具有操作性
在市委工作报告正式出台之前,张宁已经提前知晓了报告的内容。市委曾经给他发过征求意见稿,还邀请他参加过座谈会。所以张宁说,这是一个经过千锤百炼、内容丰富、有很多新理念和新提法的报告,听了确实鼓舞人心。
张宁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次党代会是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报告中涉及到很多对安康目前形势的判断。如“新的历史起点”、“由滞后走向突破发展的关键时刻”等提法,就明确表达了市委对安康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位的判断。张宁认为,报告从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过去的五年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证明“十五”期间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这块大蛋糕已经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发展有了一定的积累。估计一下安康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张宁认为安康已经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这本身就孕育着一次大的突破。
安康目前所面临的机遇是让张宁感觉信心十足的重要保证。从外部环境来看,张宁认为,正如报告中所说,安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以及省委省政府将从政策、项目、投入等方面对陕南的支持等,这些百年不遇的大好机遇对安康来讲可以说是千载难逢。从安康本身来看,安康广大的干部群众也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安康尽快发展起来。所以,二次党代会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部署未来五年发展,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和安排,对安康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共分为5部分的市委工作报告,张宁按照基本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主要方面,总结过去和部署未来。张宁理出了报告中的三个关键词: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党的建设。张宁认为,市委工作报告在突破发展和构建和谐安康方面,有了很多新提法和认识上的突破。他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总共一万多字的报告,突破发展就出现了四五十处。这说明突破发展是报告的主题,也是此次党代会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突破点在哪里?要采取哪些举措?报告对突破发展的内涵第一次作了明确解释,给出了基本界定,这在安康发展史上本身就是一次突破。
张宁认为,报告中还有很多观念也特征明显。安康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资源,我们说经营绿色,首先是要孕育绿色,然后才能营销绿色、共享绿色。加快安康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结构转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工业既是安康的“短腿”,也是希望之所在。安康要发展,最终还是需要靠工业来带动。
“突出重点,多元发展”的具体突破口、着力点和归宿在哪里?张宁认为,报告将此作了一个完整的整合,突破口的选择更加成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文中提到五大突破,首先就是要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突破。农村量大面广,人口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正是绿色产业。要让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经济支撑点,保证每一户的经济来源都有可靠的依托。
张宁着重指明,五大突破发展还特别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这在每个报告中的每个方面几乎都提到了,这表明五大突破发展理念形成了完整的思路和对策。报告还对构建和谐安康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安康实际结合起来的成功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以说,这次大会是一次构建和谐安康、突破发展的动员会、誓师会,也是一次安排部署会。

陈奇:
资源开发和工业化 多元发展是关键
陈奇是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曾以《绿色经济论纲》这一论著,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财富论坛”。
“要从我市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征出发,坚持‘突出重点、多元发展’的原则,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路子,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抓起,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产业强村、基地乡镇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产业经济带。”陈奇对这段话很感兴趣,他认为,这抓住了安康的特点,对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强村大户的路子,也使农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真正成为可能。陈奇认为,安康广大农村以前基本上还是传统经济模式,这对实现安康突破发展是不利的。要想从传统模式转换到现代模式,必须要走农业资源开发以及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的路子。实行土地、人力等资源的集中,使农村的分工、分业得到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陈奇坚持认为,安康必须走资源多元性开发和规模化、专业化的路子。只有落实到强村大户上,才能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源供应基地和产品经营基地,绿色产业的基础建设也才有保证。这也是农村分工、分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路子,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富裕的路子,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原始积累的问题,农村发展才有保证。同时,这既是资源产业开发的路子,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途径。
安康的资源开发,必须走工业化路子。陈奇理解的安康工业化主要是资源的工业化开发,而不是那种大进大出的工业化,也不是说引进一两个大企业就算实现工业化了。要开发农村绿色资源,形成绿色产业,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陈奇认为,我们的资源开发,要靠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资源的组合,通过组合来开发,如果不通过组合,资源就不能进入开发领域。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发现资源的价值和用途。
陈奇提出,报告中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技术创新。这既是资源开发的需要,也是技术发展的需要。陈奇说,为什么安康有了这么多资源,经济还发展不起来,大家还是要出去打工,广大农村还没有富裕起来?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资源如何开发,有什么价值。现在提倡搞工业、办企业,我认为主要还是要在技术上大力开发,给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使农业与科研院所建立起合作关系,用更多的技术带动更多的产品。陈奇认为,这还需要制度创新,要催生中小企业诞生,激活群众的创业意识。只要有一批企业走出来了,我们就算成功了。没有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没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催生,安康的工业化就没有后劲。
结合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陈奇认为,市委工作报告强调的内容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一致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绿色产业、突破发展,就是中央精神在安康的落实,安康不通过工业化、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就不会有大发展。只有靠市场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才是真正从增加内部活力、动力上来调整。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以人为本”理念,陈奇认为,安康发展经济都是为了提高经济实力,增加群众收入,安康的群众主要就是广大的农民。安康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确实能使农民富起来,虽然步伐不一定很快,会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但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群众都能从中得到实惠。陈奇最后说,坚持以人为本,除了给群众办实事外,还要解决群众在发展产业、日常生产和自主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如技术要求、信息需求、信贷、政府服务环境等。怎样使群众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得到保护,怎样使农民工挣钱之后返乡创业、发家致富,这都是当前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陈文斌:
行政推动的手要紧握市场的那只手
陈文斌近年来曾数次参与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他从文本的角度这样评价市委工作报告:这是一个不错的报告,既能覆盖实践的现状,也能抽象出理论的特质。
陈文斌认为,报告讲产业,层次和脉络十分清晰,除了对一二三产业均有深刻的阐述外,令人注目的是:讲到了从区域空间分层次突破的问题。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这是在村、乡上的突破,也可以讲是基地和农户层面的突破,是安康产业化的基础。在县域经济方面,讲的主要是龙头企业的突破,是安康产业化的脊梁。在市这一级,主要是大品牌、大项目的问题,是安康产业化的核心。
陈文斌认为,作为党的报告,党抓发展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大家都想知道安康在经济发展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抓手,报告积极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谋划了安康经济的新走向。安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思路不断深化的过程,包括对机遇和市情不断深化认识的阶段,虽然都是讲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明显反映出我们对突破发展的路径选择有了更为科学的考量,发展的主题具备了指导性、前瞻性和全局性。
“要坚持‘突出重点、多元发展’的原则”,陈文斌认为,报告中的这句话值得细细研究,是叙述产业发展的“文眼”。安康的资源具有多样性、广分布、多层次的特点,讲多元化,才是对资源禀赋的认可。但是,多元化本身不能对形成对全局有带动作用的产业突破态势,所以报告中又提到“突出重点”,这是在多样性里突出重点性,“多元发展”是产业不可或缺的量的积累过程,“突出重点”则会促成产业质的飞跃,体现了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产业辩证关系。
关于报告中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的问题,陈文斌认为,这是找准了突破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切入点,他希望对安康工业滞后的原因要有深入的分析。安康工业滞后绝对不是工业本身的滞后,而是经济滞后的综合反映,资金、人才、技术、交通等任何要素的短缺都会形成工业发展中的短板效应。安康的突破发展,差距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报告中“要培育一批支持我市支持我市工业发展的知名品牌”,这也是一个难点,我市工业主要的载体还是中小企业的初级产品,没有能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品牌。他建议从三个层次开展品牌工作,一是塑造“安康”这一“母品牌”,使“安康”成为绿色产业的准公共产品和整体形象。二是铸造地域品牌,这是地域内众多企业产品质量和信誉精华的浓缩和提炼。例如,安康丝绸就属于优先铸造的地域品牌。三是打造产品品牌,这是最为现实和迫切的一步。打造股蓝波尼松、安康丝绸、巴山魔芋等产品品牌,应立足于“全国第一品牌”的目标,委托专家对产品设计、形象树立、个性差异、广告宣传、创造概念、营销战略战术等进行精心策划,利用各类媒体重点对产品功能进行立体推介,企业本身也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易筋洗髓。总之,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辅导、多方联动、动态培育的品牌之路。
陈文斌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央今年反复强调“科学执政”这一理念,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政府在突破发展中怎样作为?行政推动的手如何紧握市场那一只手?政府应该从直接抓经济,变成服务型政府,转到创造环境、政策扶持上来,聚焦到示范引导、典型带路上来,落实到信用担保、创业辅导、信息咨询等具体环节上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