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五大跨越”力促跨越发展,2013年“七大重点”力推循环发展。在新的一年,石泉县决定以“循环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紧紧围绕“提升设施、壮大产业、扩大城镇、保障民生、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六大任务,精心谋划,狠抓“七项”重点工作落实,着力塑造“发展石泉、民生石泉、人文石泉、创新石泉、法治石泉”新形象,力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给发展增加正能量,着力抓好设施项目、主导产业、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实施硬件环境优化工程。抓紧完成石云路、后合路、石紫路拓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农村示范路、产业路和连组连户路建设,完善公路养管机制,全面提升公路交通保障能力。推进新堰堤防、杨柳水保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完成第二水源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供水,继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00万元,提高电力服务能力;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和调频广播安装工程,扩大集镇和新型社区有线电视覆盖率。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村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产业富民、促农增收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帮扶力度,做大做强“电力能源、丝绸服装、富硒食品、装备制造、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扩大城镇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继续按照“扩张规模、配套功能、兴业聚人、注重管理、体现特色”的城镇化思路和“12821”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在教育方面重点推行15年免费教育,拿出过硬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增项目投资5000万元用于校舍和幼儿园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保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和“双高双普”顺利通过验收。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切实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和用药服务。落实全民创业政策,兴起全民创业热潮,以创业促就业。做好社会保险保障工作。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居民医保(合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5%,同步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同时,搞好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完善低保对象评审办法,确保客观公正地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020元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 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和灾民建房工作力度,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深入推进“三个五”扶贫战略,促进7000人脱贫。
注重人文石泉建设,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影视文化活动中心、杨柳体育馆、图书馆、城市展览馆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发挥好公共文化单位的作用,抓好民间文化艺术节、社团大赛等活动的组织,以多种渠道和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开展道德模范和十佳教师、民警、工人、创业户、医护人员、公务员等评选活动,培育石泉的典型和榜样。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夯实文化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奖惩,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破解工作难题。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加快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选择有条件的镇,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的确权发证工作,不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机制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完善三级便民服务机制,营造宽松发展环境。继续推进融资体制创新,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鼓励各镇建立多元的融资机制。进一步创新农村警务和校园安保机制,提升农村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形成石泉模式;进一步深化政府联系群众制度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引导民众用理性、文明、法治的思维发展经济、维护权益和与人相处。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和完善村(社区)治理机制等,创新农民变市民和农村新型社区的管理服务方式。
建设法治石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从懂法、用法、法治方面入手,加强全民普法、局长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和平安石泉创建工作,深化完善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机制,深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建设,深化依法治访和防灾减灾工作等,加快推进法治石泉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