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完善体系,提高城市公共卫生水平是创卫工作的重要目标。几年来,我市坚持把握标准、落实任务、跟踪检查、定期评价的原则,狠抓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六小”行业、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治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为群众的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强化爱国卫生体系。成立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调整充实了爱委会成员部门,主管副市长担任爱卫会主任,27个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爱卫会委员,设立了爱委会办公室,副县级建制,人员编制5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成立了爱卫组织,村组、社区配备了专兼职爱国卫生人员,全市现有爱卫专干30人,爱国卫生专(兼)职人员和义务监督员近千人。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方针,制定了《安康市爱卫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细则》,与县区政府和市爱卫成员单位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对县区和市级部门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县区爱卫会每年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坚持每周五义务大清扫,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强化健康教育体系。市政府制定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市疾控中心全面负责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市、区、街道及驻地各单位都配备了健康教育专干,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组建了健康教育专家库,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80余场次,编印健康教育资料20余种15万册,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12万余份。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健康教育,各部门、各单位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新闻媒体开设健康教育专栏11个。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四进”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卫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提高了23.94和27.46个百分点,均达到了80%以上。
强化卫生监督体系。实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对城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力度。对城区“六小”行业全面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采取抓重点、抓典型、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对“六小”行业进行规范整治,城区“六小”行业合格率由创建前的14.9%上升到85%。加大生活饮用水治理力度,制定了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每季度对取水、制水、供水全过程进行卫生安全监督监测。制定了饮用水监督管理制度,对城区学校、幼托机构、周边乡镇和公路沿线学校的生活饮用水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水质符合要求。在认真抓好农副产品污染物监测和控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等安全的同时,坚持以餐饮业和学校食堂为重点,抓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食品卫生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现场检查监督14000余户次,查处食品卫生案件300余起,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强化传染病防治体系。建立疫情信息平台,实现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把艾滋病、肺结核、肝炎、霍乱、细菌性疾病、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麻疹、甲型流感等作为防治重点,分别制定了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重大疫情发生和流行。制定了安康城区预防接种管理办法,城区“七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8%。近三年来,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无因防控措施不力而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
强化病媒生物防制体系。坚持环境治理与药物消杀并重,采取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突击与经常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定期开展对各单位、居民小组除“四害”动员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队伍对公共地带进行消杀。创卫启动以来,市区举办除“四害”培训班40余场次,城区清除旱厕80余座,封堵楼房垃圾通道200余处。全面治理“四害”孳生地,目前中心城区孳生地处理率达到95%,治理合格率达到85%,各类重点场所“三防”设施完善,防护设施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坚持“属地管理,区、街负责,居委会、单位实施,责任到人”的原则,定期开展集中消杀,城区各单位累计投入240余万元,投放灭鼠药品5000公斤,消杀器械24000件,喷洒灭蝇灭蟑药剂4000公斤,有效控制了区域“四害”密度。
强化医药卫生体系。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17.70万人、参保率96.7%,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3.32万人、参保率97.9%,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29.72万人、参合率94.7%。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两年完成投资2.8亿元,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77个,建设县级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2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4个、标准化卫生室2639个。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3.5%,为18.7万名65岁以上老人实施了免费健康体检,为515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免费复明手术,按年落实了人均2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近三年来,全市未发生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