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模式的转轨

    汉阴用抓工业的办法拉动畜牧产业发展纪实

    作者:张龙斌 时间:2005-11-10 09:35 来源:汉阴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汉阴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办工业的办法拉动畜牧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立足规模抓养殖、依靠技术抓改良、依拓市场促经营的畜牧产业壮大发展之路,实现了决策方式、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抓生产,作大“蛋糕”


    2005年,当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发展畜牧产业这一决定时,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过前期大量市场的调研分析之后,认为发展畜牧产业必须走规模养殖之路才能抵御风险,也才有效益可言,并将周期短、见效快、前期投入低的生猪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于是,一系列规模养殖的政策相继出台:动员能人大户发展畜牧业,加大畜牧强镇、专业村、养殖大户建设的扶持力度,从县、乡机关抽调有技术专长的干部领办、兴办养殖场。实行县级领导联片部门联乡包村抓大户的工作机制,全县67个部门每个部门包抓3至5个养殖大户,从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方面预以全方位的扶持; 101名干部走出机关,采取入股、联办、领办等方式,建起规模化养殖场。
    为鼓励大户走规模养殖之路,切实解决其资金“瓶颈”问题,县上协调信贷资金4000万元,一次性下调利率20%,用于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三元良种生猪繁育大户,县政府筹措100万元资金,对良种繁育点、养殖大户、专业村、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进行直补。
    好政策带来大发展,短短8个月时间,全县共发展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60户,建畜牧养殖专业村36个,畜牧强镇3个,带动农户户均新增一头商品猪。全县生猪饲养量迅速攀升,初步形成了“企业连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新格局。

    抓技术,增强竞争力


    传统生猪出栏时间慢、市场疲软,与三元生猪相比同期每公斤市价低1元钱。为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该县狠抓良种繁育,以自繁为主外调为辅,加快生猪品种结构优化,大力发展三元良种生猪。全县新建良种生猪人工授精点8个,建供精中心1个,发展望山良,正鑫等二元母猪繁育场7个,三元杂交猪繁育点150个,繁育三元良种仔猪6万头,三元良种猪普及率达到 43%,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引进正大养殖模式,在全县560个养殖大户中新建了235个正大标准化圈舍,实行生猪规模化、半自动化饲养,大大节省了工时,减少了劳力,防止了饲料的污染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县还加大了疫病防预体系建设,重视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推广,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及“科技三下乡”和“阳光培训”等形式,先后举办各种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发放教材、资料4万多份,3.5万余人受到了新型科学养殖技术的培训。全县仅技术改良一项,可增收1270万元。

    抓经营,拓宽市场


    为使农民增产又增收,真正让农民吃上增收致富的“定心丸”。该县在抓畜牧业规模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为畜牧产品销售寻找出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秦龙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兴建投资1000万元年加工生猪10万头的肉食加工厂,现土建工程已经完成,厂房主体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争取良种繁育项目建设,建立年繁育300百头良种猪养殖场一个,现资金到位40万元。
    推行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养猪协会,通过协会与农户签订生猪供销合同,走“协会+农户+基地”发展之路,全县共组建生猪养殖协会28个,通过协会向湖北、四川销售商品猪8.2万头,与此同时,该县还鼓励动员购运大户通过自身能力开展购销活动,提高商品生猪出栏率,全县共动员扶持10户购运大户,并通过其外销生猪2万多头,仅中坝3组的郭达平一户今年便向西安购运商品猪2500多头。
    多层次的网络营运市场,解决了群众致富的后顾之忧,也由此使该县规模生产、技术支撑、市场运营三位一体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愈加坚实、厚长。元至10月,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9.52万头,出栏16.5万头,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2.6万头、3.52万只、83万只,出栏分别为0.4万头、0.75万只、54万只,实现牧业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71亿元的31.8%,人均畜牧业增收84元,畜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