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现场会在紫阳县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11年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对策和措施,安排部署2012年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作。副市长邹顺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1年,全市上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以及先期政策不明等诸多困难,不等不靠,精心部署,夯实责任,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全市共启动建设245个集中安置小区,启动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建房29150户,可安置群众116812人,占年计划任务的132.5%;已竣工25964户,可安置群众92771人,占年计划任务的115.9%,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任务。
2012年,我市将完成移民搬迁安置3.1万户11.4万人,建设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211个,同时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1年245个集中安置小区的续建和群众入住工作。
邹顺生对2011年全市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他指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中高山危、贫群众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更是实现人口再分布、产业再布局、资源再配置的深刻变革,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抢抓政策机遇,努力克服在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要严格兑现政策,算清政策优惠账、基础配套资金账、资金来源账和支付账,抓紧汛前的有利时间,切实加快工程进度,狠抓工作落实。
邹顺生要求,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更加注重与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必须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集中安置为主;更加注重各类安置社区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更加注重避灾扶贫搬迁工程的属性,优先考虑搬迁危居群众和困难群众;更加注重与连片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和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相结合;更加注重节约和集约,坚持小区单元式集中安置和统规统建的方式,采取有差别的政策,引导农民建设规模适度、标准适宜、具有乡土风格的新型社区。邹顺生强调,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摸清底子,明确对象和方式,公开公平,严明纪律,认真兑现政策,确保此项工作平稳推进、健康发展。同时,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就业创业,以此帮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要在特困人口搬迁上下功夫、找思路,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确保避灾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紫阳县硒谷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紫阳县蒿坪镇双星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市财政、发改、住建等部门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分管县区长、县区扶贫局、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负责人参加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