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供电局:三月象雷锋那样创先争优

    作者:何希艳 时间:2012-03-07 07:28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又是杨柳堆烟的三月,离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过去整整49年。历经半个世纪后,在全面创先争优的浪潮中,雷锋精神依然像三月一样葱绿清新。
      在安康供电局,有这么一个团队,他们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老人亲切地唤他们为“安全帽志愿者”;有这么一位青年,他默默资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孩子们叫他“供电局的大大”……他们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又超越本职,用博大的爱心和点滴的奉献,为“雷锋精神”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也赢得了安康百姓对他们最真心的褒奖。


    安全帽志愿者,让服务延伸


      安康供电局拥有国内第一家水上电力营业厅。运营5年来,水上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倾心服务于瀛湖库区周边6个乡镇5009户2.2万老百姓和库区旅游单位,全力做好用电咨询、业扩报装、事故抢修、电费缴纳等工作的同时,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让优质服务延伸至八小时以外,延伸服务成为水上营业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通过走访、调查,水上营业厅工作人员在瀛湖周边清泉、兴隆、郭家河、飞跃、五峰等村组确立了22户贫困户、军烈属为延伸服务对象,形成详细的信息档案,建立弱势群体客户档案,制作“心贴心”服务手册和便民服务卡,常年自筹资金义务上门检查、维护他们家中的用电线路,更换电灯泡,讲解安全用电知识,逢节假日,还送米送面看望孤寡老人,跟他们相处的就像亲人一样亲。
      今年的3月5日,抢修快艇刚刚停靠岸边,六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青年志愿者还没来得及下船,兴隆村一组正在山坡上劳作的村民就冲着他们招手喊道:“安全帽又来学雷锋了!”
      来到张修治老人家中,志愿者们轻车熟路,很快就检查完老人家中的线路,更换了脱落的线夹和老化的插座,又帮老人清扫了院落。离开时,老人乐呵呵的请他们喝口水再走,还像吩咐自己的儿子一样,委托志愿者捎带将一麻袋小麦送到镇上的加工厂加工成面粉再送回来。
      在湖心村贫困户张玉兴老人家中,志愿者们发现里间的电线颜色发黑,有些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当即为老人重新更换照明线路,并换上了节能灯泡。“小李,如果保险丝烧了,我用铜丝接上可以吗?”张大爷一边帮忙一边“咨询”。 “张大爷,千万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这样做很不安全,有什么故障,随时给我打电话就是了。”


    “城里有个供电局的大大”


      禹康,是安康供电局家喻户晓的优秀青年。配网带电作业第一人、技能竞赛冠军、陕西省电力行业最年轻的B级技术能手、多项国家专利的获得者、陕西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工作上的出类拔萃让他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典范。生活中,他默默资助贫困儿童继续学业的事迹一经传出,更是让人油然的感动和钦佩。
      2004年8月30日,禹康与同事们在汉滨区石堤乡来垭村改造村里的线路,施工间隙走进村民来金国家中乘凉休息。闲聊中得知来金国家中贫困,上有年迈失去劳动力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子,妻子又体弱多病,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仅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眼看就要开学了,即将升入二年级的大儿子来玉盛的报名费还没着落。看到墙贴着一张张“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奖状,再看看孩子一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想着眼前这个农家汉子竟被区区几十元难得愁容满面,禹康不禁心头一酸,当即从裤兜里掏出500元,递给来金国,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嘱咐他“别发愁,以后俩孩子的学费我全包了!”
      一转眼就是七年,大儿子玉盛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二儿子玉吉也读小学二年级了。禹康没有失言,兄弟俩的学费都是他承担的。兄弟俩品学兼优,令禹康分外振奋,为让孩子得倒更好的教育,2010年,禹康东奔西走联系学校,将兄弟俩转入城里的小学。他说“我不抽烟、不喝酒,就把节约下的烟酒钱用于兄弟俩的教育,这多有意义!”玉盛、玉吉兄弟都叫禹康——“供电局的大大”。他们逢人就说城里有个“供电局的大大”,每个月都会来看他们,给他们买好吃的,期末成绩优秀还给奖励新文具。“我升六年级时,考了全班第三名,我供电局的哥哥还给我买了一台学习电脑呢!”玉盛兴奋的告诉记者,言语里全是对这位“大大”的喜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