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紫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39687 发布日期 2011-03-31 17:26
来源
内容概述 紫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基础条件实现新跨越。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大修恒紫路,改造紫渔、紫岚、紫石、紫燎和通镇公路,连通江北公路,提高出境公路等级。新建特、大型桥梁10座,改造危桥18座,建成高速客运站3个,货运站2个,扩建紫阳港客运码头,修建标准客运码头20个,货运码头3个,改建便民码头30个,到“十二五”末,形成出境公路高速化、县镇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的公路网络。加快实施城乡电网、城镇燃气、通讯设施、防洪保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保障发展的能力。新建双桥、毛坝、蒿坪输变电工程,小水电输电网和工业供电网基本建成,全面完成新一轮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通信信号覆盖自然村95%以上;3G网络覆盖全县21个镇;新建350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16.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修基本农田1.5万亩,新(改)建堰渠2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0平方公里;大力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和绿化治理,呈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乡面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建成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新建沿江集镇垃圾填埋场,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7%,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让紫阳大地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民生活获得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新建敬老院8所,建成县城老年公寓,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业,建设22个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每年劳务输出保持在8万人次以上。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新建各类住房20000套,基本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难问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促进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县职教中心、紫阳二小、县第二幼儿园和100所镇村幼儿园,着力打造品牌学校,实现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医院综合住院楼和120急救中心,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甲级标准,所有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大力引进先进诊疗设备和高素质的医务人才,努力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和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为目标,着力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新建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坚持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农民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扶贫整体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整体搬迁工程和“山地危房”移民保安工程,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万人,搬迁贫困人口5.89万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得更加幸福。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按照“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加快县城、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扩大城镇容量,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按照“一体、两翼、三区”的布局,改造提升老县城,逐步把县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具有紫阳特色的板石县城;把蒿坪镇打造成工业强镇,把向阳集镇建成全县物流货运中心;加快西门河新区、江南旅游休闲区、任河咀商贸小区建设。把西门河新区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把江南建成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区,把任河咀建成商贸聚集、商业发达的商贸小区。新建紫阳港和西门河跨汉江公路大桥,改造河堤路、环城路,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和停车场,全面开通县城公交车,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加快集镇、村庄和社区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蒿坪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现城镇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共10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680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