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改善民生取得实效。坚持民生至上,县级财政投入3562万元配套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全年培训初高中毕业生1907人,实现就业1699人,城镇新增就业1389人;制定扩大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指导意见,依托项目建设实现6000余名农民就地就业,近200人享受村级互助资金等扶持政策实现自主创业。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用房3.5万平方米;建设农村敬老院3所,新增供养床位25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2.5﹪;享受城镇低保3651人,享受农村低保2022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廉租房和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52户6000多名困难群众住进新房;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17.3万人,参合率93.8﹪,报销医疗费用170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99.9﹪;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0802人;新修通村水泥路26条92公里,2.63万农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启动,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新增649户,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7处,受益群众2.1万人;修建基本农田7700亩,建设沼气2500口,新改建卫生厕所9271座;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贫困人口由上年的2.19万人减少到1.62万人。
(八)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工作卓有成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双高普九”创建工作,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过二本线达到705人。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施“营养工程”。卫生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实施,疫病防治、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覆盖,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获得市政府通报表彰,全县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违法生育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全县低生育水平得到保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政策符合率分别为7.23‰、2.44‰、97.73﹪,性别比为107。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白河水色”文化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九)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听民声、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探索了任务由群众提出建议、工作由群众全程监督、成效由群众客观评价的农村工作新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平安白河”创建通过省上验收,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知晓率、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达到65.94﹪、94.27﹪。依法治县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受到中宣部、全国普法办、司法部表彰。积极开展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活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解决群众困难疾苦。全年共解决信访积案14件,处理重点项目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0余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5起。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抢险救灾快速反应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防汛防滑各项措施,实现了安全度汛。
共11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445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