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精细化增收“坐标”给力农民升级晋档

    作者:赵康 时间:2011-05-11 10:27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石泉在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过程中紧扣农民增收核心,采取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示范带动、统筹力量、考核奖惩等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农民得到实惠。
      抓规划,明确目标定任务。为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考核性,对接上级文件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指标,结合主导产业建设、居住基础条件、社会事业发展、党员队伍等村级综合情况,将全县202个村党组织依次划分为贫困村、温饱村、小康村和示范村四个级别,同时又依据收入水平的差距将贫困村、温饱村、小康村划各划为2个档次,由低到高晋档升级。并提出农民收入“两年超过全市、五年赶超全省、十年跟进全国”的跨越式增长目标,力争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5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含)以上的示范村达到10%以上,5000元(含)以上的小康村达到46%以上,3000元(含)以上的温饱村达到44%以上,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贫困村,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格局。
      抓坐标,建档立卡破难题。为确保增收任务落到实处,在摸清主导产业和劳务经济增减点变化的基础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科学编制了横向到产业、到项目、到部门,纵向到村组、到农户,责任到干部、任务到年度的农民增收规划坐标体系,客观地确定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和增收点。按照“县设网、乡建档、村上墙、户明白”的要求,收集整理农民增收相关资料,县上建立农民增收网,乡镇建立农民增收档案,村党组织建立农民增收台账、把村增收规划上墙,并通过算账分析,发放增收明白卡,配套贷款信用等级卡和生产合作服务卡,使家家都有增收目标和增收措施,破解了农户增收发展什么产业和缺资金、少技术两大难题。
      抓产业,夯实基础促增收。为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坚持把实施传统产业现代改造作为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着眼于产业富民,围绕蚕桑、生猪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以建设全国优质茧丝绸基地为目标,实行桑园围绕大户建、政策围绕大户扶、科技围绕大户推、部门围绕大户帮,培育80个蚕桑强村、2000户蚕桑大户,年养蚕突破11.3万张,发展桑枝食用菌、推广桑园种养,引进茧丝加工企业5家,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效益倍增;以建设百万头生猪基地县为目标,实施生猪百千万工程,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圈舍、疫病防控和龙头企业建设,培植畜牧强村22个,万头厂9个、千头场74个,百头以上养殖大户182户,生猪饲养量达到49.2万头;围绕旅游兴县,坚持一村一品做优特色产业,发展城郊型高效农业专业村6个、旅游专业村4个、烤烟专业村32个、水产养殖专业村8个,其他专业村34个;同时,盘活劳务经济,整合“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温暖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务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增收6亿元;并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建立土地流转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促进全县流转土地5万多亩,支撑强村大户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户增收、村晋档。
      抓示范,典型引领带整体。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县乡两级分别抓点示范,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县上在中高山区、川道沿线选择了26个基础条件好、群众干劲足、发展潜力大的村,作为全县升级晋档活动示范点,各乡镇也分别确定1-2个村作为试点村,集中人力物力,采取一村一策帮扶指导,推动全县活动深入开展。
      抓统筹,凝聚合力促升级。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农民得到实惠,坚持“全域规划、县域统筹、区域突破”的思路,把升级晋档规划与农民增收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有机结合,做到目标、部署、检查、考核“四同步”。同时突破就农村抓农村的局限,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城乡创业就业、城乡产业联动和城乡人口分布,促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农村公路、人畜饮水、中低产田改造、人人技能、农民建房等安居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实行县级领导联点、科级领导包抓、后备干部驻村、党员结对帮户的办法,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农村综合建设,确保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村党组织快速升级晋档。
      抓考核,加压紧逼促落实。为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将活动作为农村工作的统揽,采取领导小组内部督办、县督察考核办重点督办、纪检组织专项督办的三线督办法,加压紧逼,力促工作任务落实。并把活动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优树模、提拔任用和兑现村干部误工补贴、推荐考录公务员、选聘乡镇长助理、评选特别优秀村干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活动成效明显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予以重奖激励,对当年考核位居全县、本乡镇末位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位居末位的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不重视的部门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