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走进安康>安康旅游>游记随笔 > 正文内容

    探访湖北境内的平利“飞地”

    作者: 时间:2010-10-27 10:27 来源: 字号: 打印

        平利县广佛镇闹阳坪村北靠县城,南接镇坪县,东临湖北竹溪县,是“一脚踏两省三县”的省际边关村。更让人称奇的是,该村一组就像神话中的飞毯一样“飞”到湖北竹溪县境内,形成一个奇特的人文地理现象——飞地。

    村民介绍飞地来由

        “飞地”俗称 “插花地”,指属某行政区管辖,但与本行政区主体不相毗连的土地。据当地老人介绍,闹阳坪原本叫“卧虎坪”,清朝时期,当地出了位杨姓官员,因为担心“虎”吃“羊”,便将地名改为“闹羊坪”,解放后取谐音为“闹阳坪”。闹阳坪村一组“飞落”湖北省有段典故,据说清朝以来朱家湾一直归陕西管辖,解放前竹溪县和平利县的两位县长还为闹阳坪一组的归属问题对簿公堂,由于该组自古以来是平利县的领土,理所当然赢了这场官司。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此地划归平利县版图中,成为一块颇具传奇色彩的“飞地”。


    飞地里的村庄

       从陕鄂两省分水岭关梓桠向湖北竹溪县境内行进1.5公里就到了闹阳坪村一组,这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坡上种满了中药材和烤烟,水田里稻谷长势喜人,十几家农户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条宽敞整洁的公路两旁,弥漫着和谐恬适的乡村气息。在镇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迎着烈日来到组长胡明俭的家里。三间高大的土墙瓦房尽管有些陈旧,但家什拾掇的井井有条,屋梁上悬挂的腊肉透露出主人家的殷实。胡组长个头不高,说话干脆利落,举手投足间显示出特有的精明能干。穿着朴素大方的女主人一边热情地为我们沏茶,一边高兴地说:“我们虽然常年生活在湖北,但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陕西人,看到你们就像见了亲人!”语言中既有广佛话的韵味,又有竹溪话的特点,折射出两省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交融磨合的历史痕迹。
        胡明俭带着我们登上屋后的山梁,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从他口中得知,这个组所处位置小地名叫朱家湾,南靠镇坪县洪石乡的尹家山,其他三面被竹溪县鄂坪乡的土地和山林包围,完全与闹阳坪村的其他村组隔离。全组总面积2400多亩,其中林地面积达2000亩,耕地400亩,现有住户15户、76人,村民人均拥有耕地达5.2亩,远远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近年来,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国家惠农政策,村民除了种植玉米和水稻外,还大力发展烤烟和中药材产业,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飞地中的飞地

        下山后,胡明俭又领着我们参观该组“飞地”中的“飞地”。 这是一处位于鄂坪乡梓桐桠村的水田,距朱家湾1公里左右,面积有10来亩,呈长船形横卧在川道中央,微风吹拂,绿色的稻浪荡漾着阵阵涟漪,湖北村民的庄稼地把稻田围得严严实实。鄂坪乡村民罗延策说,两省人民世代和平共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到农忙季节,互帮式的抢种抢收场面格外热闹。
        近年来,县镇两级政府情注“飞地”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使这片身处异省的平利人感受到了家乡人民传递的温暖与关爱。逢年过节,县、镇、村三级干部常常会带头现金或生活物资前来慰问村民,遇到洪涝和旱灾,政府总会派人查灾救灾,帮助村民生产自救,渡过难关。去年,镇上筹资6万余元,修通了两省分水岭关梓桠至组上的1.5公里水泥路,解决该组村民“出行难”。
        长期生活在湖北境内,当地的文化、经济、风俗甚至观念上,都给一组村民带来了深远影响。除了语言、生活习性、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接近外,两地百姓通婚现象也很普遍,就连种植的农作物和绿色产业都差不多,随着山货贸易热的兴起,一组成了两省经济文化交融的“桥头堡”。竹溪县各级政府也没拿他们当“外人”,农网改造、通信服务对该组实行全覆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更有趣的是,村民所有电话都使用湖北通讯业务,拨打与之相距不足两公里的村委会电话要加平利县区号,加算跨省长途漫游费。一组距离平利县城50公里,距离竹溪县城40公里,除了办事和子女上学必须到家乡政府和学校外,平常购物大多喜欢到竹溪县城,主要是图个近便。
        胡明俭告诉我们,组上经济来源除了发展中药材和烤烟,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去年人均纯收入是2500元,位居全村中游。谈起今后的设想,他一脸兴奋:“既然组织上让我担任组长,我就得负起这个责任,带领村民进一步扩大中药材和烤烟的发展规模,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琼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