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安康要闻 >正文内容

让先进思想催生先进行动

——宁陕县扎实开展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侧记

作者:佚名 时间:2005-06-14 11:50 来源:安先组办 【字体:

六月葱郁的宁陕一派欣欣向荣,改造的县城河堤东街渐渐展露出了平整、宽阔,田间林下千余名县直单位包村干部正忙着帮群众插秧、给板栗施肥,从机关选派的党员风尘仆仆投入畜牧养殖场搞帮建……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一个个扑面而来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到惊喜和振奋。


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的人

典型是路标,身边的典型就是活榜样。
共产党员、特级教师谢世蕊,既是宁陕小学的副校长,也是从“三算”教改到数奥辅导、从德育教研到常规教学的业务骨干,她勇挑重担、无怨无悔,成为全县教育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县电力局近80岁的老党员孔建国已离休20余年,他躺在病床上仍坚持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并艰难地写下了2000多字的读书笔记。面对采访,他诚恳地说:“我老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我会在思想上保持先进,并教育我的子女后代努力工作。”踏实为民的四亩地镇党委书记冯成富、依靠科技致富的女能人彭启英、大山深处拓路人梅子乡生凤村支部书记陈福松等众多先进党员的典型事迹,深切的感召了广大党员深刻反思,在忙中学、在学中干,不断追求上进。 宁陕在组织党员学习省市树立的先进典型的同时,重点推出这些具有乡土气息、党员身边的党员典型,自制了反映太山庙胭脂坝村老党员王传厚数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带领群众种药致富的电视专题片《药痴王老汉》,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14名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挖掘整理,编印出版了《先锋之歌》作为全体党员学习的必读教材。正是在身边典型的不断影响下,党员干部感到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整改提高阶段,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组织广大党员对照《先锋之歌》推出的先进典型,再次开展党员先进性标准大讨论,对率先在全市制定下发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进行了再补充、再修订和再完善,使党员普遍感到典型的样子更近了,标准更实了,自身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更清晰了。


从“要我受教育”到“我要受教育”

抓规范促创新,由被动变主动。
既坚持规定,也注重进行诸如集中学习的“四统一五到位”、谈心活动的“四统一五必须”、专题生活会的“三不准”、整改方案的“五有两不准”等形式、内容和制度上的大胆创新。同时,宁陕紧紧抓住学习督导、提升素质这个关键,推行 “单位督导组自查、县委督导组督查、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最终复查”的“三级督导”办法,严把程序、进度、质量“三道关口”,确保各阶段、各环节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初刚开学,宁陕小学因教学和课改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学关系,教育活动一度比较滞后。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立即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县委领导迅速到该校了解情况,制定了改进措施,校领导成员和党员变被动为积极,提出“争创先进集体、争当模范党员”的号召,支部及时收集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针对反映的教改力度小、师生生活条件差等突出问题,给予了明确答复并积极整改,化解了大家的怨气,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党员、职工的激情再次高涨,“比、学、帮、赶、超”蔚然成风,得到了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好评。根据各阶段、环节的工作进展情况,县上采取不打招呼的办法进行抽查,及时加强与各督导组的沟通联系,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督导工作水平。从活动开展第一天起,各督导组就毫不含糊地较起“真”来。一次,县委督导组发现县国土局的个别党员的学习笔记不规范,现场对这些党员提出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县公安局党委督导组发现下属支部一名党员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不认真,立刻要求重新撰写,并给予通报批评。县城建局因城区改造和城管任务多,影响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撰写的进度和深度,局党组立即召开党员整改会议,集体封闭式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收到良好效果。扎实的督导既保证了各个环节工作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更让广大党员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许多党员开始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在《先锋之歌》还未正式下发时,许多单位和党员就打电话索取。一位年近五旬的党员干部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让自己始终象个共产党员的样子,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学习、进步!”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

城关镇村民叶仁亮怎么也没有想到,县委书记会亲自为自己解决20多年前一起土地纠纷案。陈明书记不仅耐心地向他做有关政策解释,还立即安排分管领导现场办公解决。叶仁亮逢人就讲,先进性教育真管用,让我20多年的信访案划上了句号。
不仅县委书记是这样,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疏通领导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交流渠道,已在宁陕上下形成了共识。针对部分退休党员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和流动党员的特殊困难,全县各单位党组织先后确定了学习教育帮扶责任人,进行上门谈心、电话谈心,使学习交流的面更宽;县地税局、人劳局等单位率先组织党员干部到企业下岗职工等服务对象家中进行谈心活动,宣传有关政策,使群众的心声有了更畅通的表达渠道。四月份以来,30多名县级领导分别带头深入到农村、企业离退休人员及城市困难家庭家中开展走访、谈心活动,听取群众对县委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县委班子成员深入镇、村52次,上门走访262人次,通过主动下访将一些问题和矛盾解决在一线,各单位党组织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纷纷突显特色,制定和完善了理论学习、便民服务、强化技能、科学管理等系列制度,党员与群众交心、结对子,群众的心热了,党员的责任心更强了,办实事、解民忧的激情燃烧起来。


实惠在裂变中延续

教育是载体、实效是根本。
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盼、最急的事做起,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不论大小,都列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了解、检查、整改范围,承诺整改具体时限,接受群众监督,并出台了配套措施和办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卓有实效。
行动是金。县委、县政府反复征询意见和研究制定了着力提升绿色食品、山地药材、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水平,建立10个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启动县城一条街道、一套供水管网、一处背街小巷、一处农贸市场、一段河面整修建设的“五个一工程”, 选派干部从事畜禽养殖,带动产业发展促农增收,这样一系列重点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
各单位党组织坚持把促进工作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效果的“试金石”,积极主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民政、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帮困主题实践活动,宣传、文化、科技单位及时组织 “三下乡”服务队,县直机关1100余名党员干部采取不同形式为农民送去了科技文化知识、良种和农具地膜。 县国税局的“绩效考核办法”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后得以推行,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并不断完善和规范,成为全市国税系统的“实施标准”。县地税局改上门缴税为上门服务,提前两个月完成了上半年征收任务,赢得广泛赞誉。县财政局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保证退休金在每月5日前拨付到位。县信用联社积极支持发展畜牧业,信贷员深入村组,将资金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2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94个,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350余件,让百姓从心里感受到缕缕春风吹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