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突出“六个重点”抓整改,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六大难题”,实现干群关系“零距离”。
突出工业生产、项目建设抓整改破解“保增长”难题。该县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的首要任务,把抓项目作为保增长的根本措施,把上三产作为保增长的关键途径,全力推进“工业200亿”工程,在工业保产能上,狠抓非矿工业超产补欠,推行县级领导挂联、部门包抓重点企业制度,夯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县财政投入项目工作经费1000万元、建立500万元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解决项目建设、企业运营资金问题,旬阳烟厂、健兴食品等9家非矿规上企业和中科纳米、恒源矿业等9家规上矿业企业完成超产任务,新增尧柏水泥、宝利机械等规模企业11家,新培育产值50万元以上的小型工商企业65个。当年列入“工业200亿”工程的30个项目,6个建成投产,9个在建,7个正在全力争取核准。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6个,动工118个,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2个,资金13.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2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6%和5.5%。在项目建设环境上,把2009年定为投资环境整治年,印发了专门《实施方案》,开展3次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扩大内需促增长政策执行情况、民生八大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厉行节约八项规定落实情况以及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为“保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突出产业发展、富民强村抓整改破解“增收慢”难题。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规划,按照“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30亿”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大户”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六化”经营水平,巩固提高烟草产业、率先壮大生猪产业、突破发展魔芋产业、快速扩张蔬菜产业,抓好烤烟面积的落实、百万头商品猪基地建设、加快平定河流域城郊高效农业、冷水河流域水源地生态农业、大双河流域山地循环农业和大北环扶贫连片推进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打牢基础。结合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及后续产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定了《旬阳县林业产业2009-2015年发展规划》,规划从2009年至2015新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基地37万亩,年产值11.82亿元;全年发展烤烟13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养蚕发种4.55万张,产值2700万元,畜牧出栏62.1万头,劳务输出8.6万人,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强村60个,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较上年增长9.2%,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突出转变作风、强化落实抓整改破解“效能底”难题。他们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推动整改、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点、群众接待日、民情恳谈等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积极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按照“办事从快,手续从简,服务从优”的工作原则,开通服务“快车道”,广泛开展 “党员示范窗口”和“优质服务单位”争创活动,把优质服务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效果的标准。针对农户建房审批时限长的问题,推行定时、定点、集中办理,大大方便了群众,赢得了农户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五争当五带头”(带头发展生产,争当小康建设的领路人;带头学用科技,争当农民致富的贴心人;带头移风易俗,争当文明新风的倡导人;带头整治村容,争当优美环境得守护人;带头参政议政,争当村务管理的热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办实事台帐和承诺卡,促使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更好服务当地群众。
突出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整改破解“保民生”难题。该县围绕民生工程,把前期查摆出的问题分层、分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台账,下功夫进行整改,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积极争取安排民生八大工程项目164个,总投资51671万元;各参学单位实行一名领导负总责,抽调技术员实行包村、包路段,开展技术服务、质量监督,共修通村水泥路73条401.5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700公里,实现了90%行政村通水泥路,彻底解决“行路难”影响农民增收问题;积极争取上级农网改造项目,投资458万元,启动实施9个村农网改造项目;投资280万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8处,解决了3.1万名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学生就学、医疗保障、住房困难等问题,加大整改力度。投资2200万元,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为近7万名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免费营养早餐,同时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强县验收;全力实施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为62517名育龄妇女免费体检,查出病患妇女39825人,为30021人开展了治疗,治愈15632人;建成4个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突破60%,投资2475万元,实施了1400人农民安居工程改造,改善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为全县42000名农村低保户、6783名城市低保户和18360名患者全面落实了低保、养老、医疗保障政策,做到了应保尽保。将参合农民在乡镇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年补偿慢性病及住院病人14986人次,2385万元,投资803万元建成259个规范化村卫生室,解决了基层看病难问题,广大农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巨大实惠。
突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抓整改破解“保稳定”难题。探索建立科级领导维稳述职、维稳工作绩效考评、县级领导挂联包抓、干部绩效考核审查等四项领导责任落实机制,社会治安定期研判处理、矛盾纠纷联排联处、安全生产日排查整治、社会舆论宣传引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等六项工作责任落实机制,信访问题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稳控及责任倒查等十项信访工作化解处理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维稳工作格局。以巩固“三无县”创建成果和创建“五无乡镇、部门”活动为抓手,以“十个一”宣传活动为载体,加大平安创建力度,深入开展县级领导、乡镇和部门“一把手”接访、干部下访活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大包案、大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细致地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和无理缠访人员的稳控及依法处置工作,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当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
突出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抓整改破解“肠梗阻”难题。从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县委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五书”制度》、《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防止脱离群众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应酬活动严格工作生活纪律的规定》等3项制度,各乡镇制定完善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县委出台了《财务支出“一签三审”制度》,各乡镇出台了《村财村用乡监管制度》;在干部管理方面县委出台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建设意见》和《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定期走访慰问制度》等2项规章制度;在党的建设方面,把2009年作为“党的建设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着力建设忠诚型、学习型、创新型、能力型、服务型、清廉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围绕“两新”组织党建薄弱问题, 修订完善了《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意见》,加大“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力度,在条件成熟的羊山清泉新组建党支部1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