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洽会上,商家云集,标有秦岭特色的展柜前,人头攒动,来自各方的客商被无污染的纯绿色食品——腊肉吸引住了,热情大方的刘道友,向前来购买腊肉的客商们介绍自己的产品,她神采飞扬,很难想像她是农村妇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农村女党员,带领着全村的姐妹们走上了一条致富之道。
距县城40公里的太山庙乡长坪村,全村306户1290人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山大人稀,土地瘠薄,生活在这里的群众长期以来养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生活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
40出头的刘道友心灵手巧,勤劳肯干,她就是凭着自己一股干劲,她与丈夫先后跑运输、开商店、到外地打工,见了不少世面,每年也能赚上几万元的收入,是闻名全村的富裕户,在公路边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家里电器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可每当看到自己朋友、邻居生活还很困难,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2001年底,她想出了一个既可以让当地群众致富,也可以让自己发财的好路子,投资60万元办起腊肉厂。刘道友将自己的腊肉食品命名为星星牌,她希望她的产品和养殖产业能如同满天繁星般地走进千家万户。
腊肉厂的创办,让一户户经济还不富裕也未找到合适门路挣钱的群众,看到增收的希望,特别是为多年来喂猪只为过年的群众解放了一次思想认识误区,纷纷投资建圈舍发展养猪,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全村生猪总饲养量达到6000多头,饲养总量和商品率较往年成倍增长,仅腊肉厂每年购买生猪一项,就可拉动当地群众增收10万余元,人均增收过千元。邻近的余友朝是该村的兽医,以前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为村里村外养殖户打预防针,自己喂了一两头猪只为过年准备,现在加工厂办到自己家门前,他就放开手脚在屋旁盖起猪圈,今年喂了4头母猪,3头商品猪,每头母猪都通过人工授精,现在一头母猪下了9个猪崽,他告诉我们这些良种猪崽一生下来就被人家订走了,自己想留也留不住,附近群众看着咱们村里办起了腊肉厂,都在喂猪,多的喂了30多头,最少的也有四五头,我一年下来,猪崽、商品猪就是1万多元的毛收入吧,除去其他的费用纯收入就是8000多元,他现在一天不光忙着种庄稼、养猪,还忙着给村内村外、左邻右舍的畜牧养殖户作防疫工作,一年防疫收入又是好几千元。杨成和以前家里收入一直较低,自从刘道友办起腊肉厂,他就在猪圈旁新增加了圈舍发展养猪,从过去的一年一头为过年,两头为买油和盐,现在变为专业养殖大户,每年销售商品猪纯利润近万元。
开发品种,提高产量才是成功的另一半。刘道友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带动全村姐妹发展养猪和提高腊肉质量。从2002年初开始,她从杨陵农业高科技示范区购买了优质种猪8头投放到本村农户家中养殖,并签定养殖协议,生猪出栏后她组织回收,辐射全村300多户,拉大了养殖业的骨架。2004年,友能腊肉制品厂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又购买25头种猪投放到全乡公路沿线5个村,年回收生猪1500头,全乡户均提供一头商品猪,增收500元。今年,她又购置了一块荒地,准备发展林下养鸡,前期准备工作已到位,计划投资3万元,发展6千只鸡,来增加自己的品种。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她对生猪喂养方法,出栏时间都做出了严格要求,不搀杂任何生长激素;在加工过程中,选用上等鲜肉,辅以食盐、花椒、陈皮等十多种香料精心腌制,再用柏树叶纹火熏烤3个月,高温杀菌,真空包装,保证了星星腊肉成为名副其实的色香味俱全的绿色食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加上刘道友灵活的经营方法星星腊肉不仅在宁陕十分畅销,而且在安康、西安等城市崭露头角,2002年完成产值60万元,2003年产值达到80万元,2004年突破100万元。在2004年安康药洽会前夕的地方食品展示销售时,产销两旺,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在短短的10多天买了6万多元现钱。就在记者前往他家里采访时,刚刚参加完西洽会回到家中的刘道友,又开始忙着张罗自己的生意。
企业联农户,正是养猪业蓬勃发展时。在腊肉厂的带动下,养殖业已成为太山庙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项目。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坚定了刘道友把腊肉厂作大作强的决心。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又开发了豆鼓、豆腐乳、香椿等腊肉系列产品,星星腊肉系列化、品牌化的生产模式正在形成。辛勤的努力,不仅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2003年刘道友先后被安康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授予“十大农民女状员”,被中共宁陕县委授予“党员双带示范户”荣誉称号。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养殖户的贴心人”。
刘道友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女党员到一个新型企业管理者,走过了一条艰难而辉煌的创业之路。瞭望刘道友奋飞的身影,我们亲自感受到了一只坚强的领头雁正带领群众在致富的航道上展翅翱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