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市、县之中,科技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开创了大科技、大创新的新局面。
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大会精神
4月20日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工委、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组织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我市举行,掀起了深入宣传贯彻科技大会精神的热潮。各县区相继召开了科技大会,出台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把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纳入乡镇及部门年度考核,形成了推进创新型安康建设的强大合力。
启动实施五大科技创新工程
全面启动实施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技术集成、技术合作五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多项,争取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110万元。取得科技成果25项,有4项科技成果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22项科技成果获市政府表彰奖励。组建技术研发中心2个,新建科技示范园区1个。与2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和产业开发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开展了技术和科技产业合作。向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推荐15名农村青年赴日本研修养牛。
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初显成效
围绕蚕桑、畜牧、富硒资源、魔芋、茶叶、中药等重点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集成配套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共组织实施30多项重点科技项目。建立8个蚕桑科技示范基地,在安康学院创建了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以绿色三元杂交猪配套技术成果推广和龙头企业培育、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使全市三元杂交猪占生猪养殖总量的35%以上,出栏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9月14日召开“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研讨会”,出版了《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为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出谋划策;安康秦东魔芋食品有限公司“魔芋标准化基地建设及系列产品”项目获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200万元资金支持。
月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陕西安康月河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列入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园区建设计划,获得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内蚕桑、畜牧、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四大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共组织培育科技型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0个,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50多个,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0多个,带动了全市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民营科技企业长足发展
积极组建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重点扶持的10个骨干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45名民营科技企业专技人员通过专技人员职称评审。新发展市直民营科技企业5家,全市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0余家。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服务平台,协助民营科技企业申报或评审中省项目和市级科技成果项目20多个,开展咨询服务100余人次,组织完成5项民营科技企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使民营科技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会议在安召开
5月11日,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会议在安康召开,我市科技特派员王良全被国家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阳晨种猪繁育中心法人代表杨运早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星火科技致富能人称号。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多人,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技术协会30多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点)20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00余项。
建立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和专家大院
汉滨区、汉阴县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农业科技110试点县(区)。农户拨打服务热线“965110”即可得到专家的解答。向省科技厅组织推荐了安康学院蚕桑示范基地、阳晨公司、秦龙公司、平利女娲茶叶公司等5个专家大院,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开辟新路。
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有新突破
开展了全市重点科技工作调研,对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进行征集、贮备,征集了121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120余项,其中申报2007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47项,共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
设立专利申请专项资助资金
市科技局设立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资金,制定了专利申请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在首批申请专利资助资金发放仪式上,对12项专利申请项目给予资助。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0余项。
科技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深入开展“科技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以及专利、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活动。共组织开展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培训农民10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全民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 责任编辑:d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