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农民靠猪苓发大财

作者:杨宁 王鹏 杨恩宏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宁陕县政府网站 【字体:

又是一年收获猪苓的日子,记者日前在宁陕县江口回族镇获悉,该镇 8万窝猪苓喜获丰收,9000农民靠猪苓收入2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余元。

是什么秘诀使该镇的猪苓产业发展如此之好呢?记者带着疑惑和包村干部钱小宏一起来到了冷水沟村猪苓种植大户覃成云家里,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记者才解开心中的疑团。36岁的覃成云原籍是安康市紫阳人,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做药材生意,积累了大量的药材种植经验,他在这里落户后一直都想自己种植药材,但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好的致富门路。撤乡建镇后,覃成云所在的原沙坪乡被并入江口回族镇,刚好镇政府为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加收入,扶贫部门在县上争取了一批扶贫贷款,目光长远的覃成云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贷了9万元的扶贫资金准备大干一场。有了资金没有猪苓种子怎么办?覃成云灵机一动想到早些年在原新建乡龙凤村认识的猪苓种植户倪成军,通过协商他从倪成军那里购买了4万元猪苓种子,通过这几年发展,猪苓规模已有3000余窝。在记者临走时,覃成云笑呵呵的说道:“目前挖出来的只卖了20来万,估计剩下的还可以卖10来万!”

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村支书陈武华和村主任万福平,在闲聊中,村支书陈武华告诉我们,猪苓的种植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对气候土壤的要求高,而冷水沟村这种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刚好是猪苓生长的理想之地,经过专家论证,县上已经把这里作为全县猪苓种植的示范推广基地,科技部门经常派专家和科技人员来给我们指导猪苓种植技术,今年,我与村上的几个大户还和县长一块去河南、商州、汉中、略阳等地考察学习,准确掌握了猪苓市场信息,摸索了一套成功的半野生栽培技术,通过推广现在村民们种植猪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村100窝以上的猪苓种植户有80户,如果按照每窝挖20斤算,我们这个村仅猪苓一项今年就可以收入140余万元。当我问起猪苓销路如何时?村主任万福平面带笑容的说道,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家家户户种猪苓的大好形势,我们沟里的猪苓贩子每天络绎不绝,大猪苓主要卖给猪苓贩子,小猪苓卖给发展猪苓的种植户,基本上可以说供不应求啊!总的来说,全村猪苓能发展这么好,主要还是国家政策好,有了政府的扶持,我们干起来就更有劲了啊!

  回来的路上,钱小宏告诉记者,他所包挂的冷水沟村猪苓种植大户多着呢!就拿村支书陈武华来说,早些年他经营投资了300多架香菇,由于买的菌种不好,没有长出一个香菇,一下子就亏了好几万。2001年,他鼓起勇气又开始发展猪苓种植,今年他和兄弟陈武汉合伙种植的猪苓有2000余窝,按照市场目前每斤湿猪苓15.5元的价格,今年他们的收入估计将近20来万;同村乔家沟的宋兴海种植的猪苓也有1000余窝,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

  据江口镇党委书记杨兴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镇上为了把猪苓产业做大、做强,针对猪苓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县上提出的“科技兴药”的原则,鼓励全镇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猪苓药材种植,并向县上争取财政贴息、信贷支持、技术集中、免收部分税费等好的政策,扶持猪苓发展,最大限度为全镇干部群众创造全方位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大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了猪苓产业的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