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按照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多措并举、群策群力,建立“联镇包抓”健康扶贫工作机制,用100%的标准检验卫计系统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责任担当。
该县按照“十条铁规”要求,在县镇村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分工抓、全系统上下合力抓的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和政策统筹,形成100%的工作合力。精准识别完善数据档案信息,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健康档案,确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准确率达到100%。在5月底前,各镇卫生院对镇扶贫办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因病致(返)贫人员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和订正,通过再次进村入户核查和与扶贫部门的数据信息比对,弄清因病致(返)贫家庭及人员基本情况、疾病等情况,并及时修订和更新健康档案和入库数据信息;按照健康扶贫评价硬性指标和贫困户退出标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100%参加新农合。
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按照市、县政府《健康扶贫脱贫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进入新农合报销系统并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两重保障”的基础上,为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商业保障,使患重大疾病的贫困人口在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的合规费用能够得到全额报销或剩余费用得到尽可能多的报销。同时,通过民政医疗救助或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等,对重特大疾病、家庭多人患病、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困群体实现兜底保障。通过建立“四重保障”和兜底保障,使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中省规定的90%以上的要求。同时,严格控制目录外诊疗、用药和费用总额,镇卫生院住院医疗费用必须全部为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为10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非合规医疗费用控制在5%以内,超出部分由医院负担,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认真开展“三个一批”分类救治。一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按照《安康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要求,对11种大病精准摸底,确定救治对象、病种病情和定点医院,按照分级诊疗规定,组织患病群众进行集中救治,县人民医院为大病救治定点医院。二是“慢病签约管理一批”。为所有农村贫困人口100%建立健康档案;利用医保、有关政策支持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落实责任医师团队家庭签约式服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选择不少于10种以上慢性病按照“一人一方”的办法,实行门诊药物免费供给,进而实现慢病送药控制一批。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通过建立“四重保障”等实现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和兜底保障。
扎实开展天使健康扶贫行动。建立起“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关爱机制,通过咨询指导、询医问药、送医送药送健康、爱心资助送温暖等形式资助贫困家庭(人口)早日摆脱疾病困扰。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为贫困村建好“标准化”村卫生室。在“有”的基础上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和镇村一体化管理,开通远程会诊的卫生院及时与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确保每一位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