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五年如何发展?此次党代会站在历史的高度,立足全省“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大格局,基于对我市过去成绩的客观总结和对我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的清醒认识,旗帜鲜明地提出“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绿色产业建设为重点,奋力推进安康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的最强音。
报告同时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突破发展中构建和谐安康,以和谐建设促进突破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未来五年安康发展的美好蓝图。
实施突破发展 把握五点要素
“今后五年,是加快安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夯实基础、做大产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绿色产业建设为重点,奋力推进安康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所谓突破发展,“就是要立足富民,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突出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实施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率先突破,带动整个经济的加快发展;就是要下决心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克服影响突破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发展速度,扩张经济总量,追赶全省发展步伐,努力缩小发展差距;就是要创新发展观念,调整经济结构,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由长期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由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由稳定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变”。
无论是广大群众长期从多方面受益于发展的成果,还是城市地位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无不生动地诠释着突破发展是整体推进经济建设的强力,是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的基础。突破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立足安康市情实际的战略选择。报告指出:“推进安康突破发展,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索创新。全市上下要明确突破之路,研究突破之策,落实突破之举,脚踏实地地打好突破发展这一攻坚硬仗”。
而突破之路是什么?有五点要素必须紧紧抓住。
主攻方向:特色产业 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突破。以绿色资源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建设,是安康突破发展的主攻方向。要从我市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征出发,坚持“突出重点、多元发展”的原则,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路子,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抓起,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产业强村、基地乡镇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产业经济带,带动和促进特色产业的突破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运用统筹的思想、工业的理念、市场的办法,切实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关键,以强化基础建设为重点,把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统一起来,把新农村建设与集镇建设、扶贫开发、生态旅游结合起来,逐步建成一批特色产业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农家风情浓郁、家庭生活殷实的生态文明新村。
关键所在:工业强市 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努力在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上取得突破。安康发展滞后实质上是工业落后,实现突破发展关键要走工业强市的路子。要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更硬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秦巴医药、汉江水电、绿色食品、安康茧丝、金州矿产五大支柱工业。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企业改制重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向工业聚集,培育和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产品特色鲜明的骨干企业,促进工业规模扩张。要以产业集群为重点,突出抓好支柱产业发展,走依靠科技、节能降耗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以创建名牌为抓手,高起点实施名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培育一批支撑我市工业突破发展的知名品牌,形成产业特色,扩大规模效益。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必然要求:城乡协调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突破。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的思路,加快构建以安康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建设为重点,以建制镇为依托的三级城镇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旅游业辐射力强,具有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的作用。要围绕“生态旅游兴安康”的主题,实施旅游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积极引进大企业投资开发,集中抓好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以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为中心,以汉江梯级库区水面为重点的汉水文化游、以秦岭南麓为重点的原始森林游、以南宫山和千家坪周边开发为重点的巴山风情游的“一心三线”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做大做强“汉水文化、秦巴山水、民俗风情”三大旅游品牌,全方位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
突破瓶颈:基础建设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努力在改善加快发展条件上取得突破。交通条件较差是影响安康突破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抓住省上支持我市交通建设的有利机遇,全力加快建设步伐,积极铸造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要举全市之力,促进西汉高速提前竣工,西康高速加快建设,十天高速安康段、安康到陕川界高速和安康机场改造全面开工,实施安岚、两河至宁陕二级公路建设,加大路网改造和提等升级力度,继续大力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出境公路高速化、通县公路二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构筑安康突破发展的快车道,打造与西安、重庆、武汉、成都等特大城市的半日经济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康突破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相和谐。坚持不懈地抓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和流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严格环境执法,抓好污染整治,重点治理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垃圾污染,保护好汉江水质。建立完善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和产业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青山碧水。
最终出路:改革开放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创新科学发展体制上取得突破。推进突破发展,关键在改革,出路在开放。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效能政府。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全面推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实行土地、矿山、河流等重要资源的有偿高效开发使用,增强财政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重点催生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突破发展的主力军。不失时机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抓好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培育技术、资本、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信息、商务、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更加重视和抓好投资环境建设,下功夫打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和文明开放的社会环境,大力吸引和支持外来资金、技术、客商来安康开发资源、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促进区域经济由自然成长型向全面开放型转变。
构建和谐安康 做到五个必须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构成和谐社会的三大主题。突破发展的目的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促进突破发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突破发展中构建和谐安康,以和谐建设促进突破发展“。
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安康的宏伟事业,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市人民的大团结,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把和谐安康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报告指出,构建和谐安康,必须做到五点。
必须切实关心群众利益 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享有者。要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五保户集中供养、困难群众救济扶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扎实抓好城市廉租房、背街小巷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和通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劳动就业、基本生活等问题,切实做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有所居、困有所帮。进一步加大农村脱贫攻坚力度,着力解决城乡人口绝对贫困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强就业培训和援助工作,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重视解决城镇改造、企业改制、项目建设、土地征用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宣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把推进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乡村、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汉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康人民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要进一步挖掘汉水文化的深厚内涵,大力弘扬和发展安康人民团结友爱、纯朴厚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突破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综合文化站、有一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和村村有文化室、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思想文化氛围,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安”战略,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办好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保障人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加强科技事业,抓好科技研发、应用和创新,重视城乡科普工作,切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快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医疗服务。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必须努力完善社会管理 社会要和谐,管理是基础,稳定是前提。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注意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各类矛盾。抓紧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妥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按照“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安康创建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拓宽社情民意渠道,认真解决群众的合法诉求。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必须不断激发社会活力 和谐社会必须是团结和睦、充满活力的社会。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进一步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在推动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同谋发展、共建和谐的局面。要在全市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强烈愿望变成突破发展的巨大动力,大力营造“振兴安康人人有责、突破发展从我做起”的创业氛围,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创业的羁绊和障碍,让创业能量完全释放,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