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紫阳紧扣民生实事促和谐发展

    作者:王海涛 时间:2011-12-14 10:08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紫阳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畅通渠道、创新形式,降低矛盾纠纷发生概率,使群众诉求能及时有效得以解决。最近几年已成为该县建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干群关系最为融洽的时期。
      “确保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县本级财政投入民生的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新任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在党代会上向全县人民作出承诺。只有了解紫阳县情的人,才能从中感受到该县改善民生的迫切心情,因为直到2010年,这个山区贫困县地方财政收入才刚刚跨过亿元。
      2007年以来,紫阳每年年底前通过“万人问卷调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派出数千名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梳理归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实施20件城乡实事,最近5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着力解决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行路难、增收难等城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年初承诺,年终践诺。五年来,紫阳的新农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电网改造、设施蔬菜、山地移民搬迁、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农村实事相继完成。建成农村敬老院21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城镇医保、五保户供养、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标扩面等政策全部落实。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一大批群众告别了危旧房屋,住进板石特色民居。紫阳广场、体育场、火车站停车场、观江长廊、文笔山休闲公园、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及城区亮化等一大批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市政工程,打造了崭新的紫阳;桥沟路贯通、紫府路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县城公交车开通、创省卫达标圆了全县人民多年的夙愿。
      紫阳探索建立了乡镇干部“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本民情信息档案,一本联系农户通讯录,一张服务承诺书,一本入户工作日志,一张便民监督卡,每名干部包抓一两个村民小组(社区),包联50-100户群众,当好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群众服务员、科技指导员,镇干部每两周至少一次进组入户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镇每两周开一次民情民意汇总会,集中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账务、灾后重建、民政救助、征地拆迁、惠农资金、劳动保障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了大量信访问题和基层矛盾。
      紫阳山大沟深,群众反映问题路途远、花费高。为及时了解群众诉求,2006年以来该县坚持在县城广场公布所有县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照片、手机、办公电话和分工,在各镇机关、县直各部门办公场所公布全体干部照片、电话号码和岗位职责。群众不出家门即可通过电话和短信随时向各级领导干部反映诉求和困难。各级干部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的短信和电话后,能立即答复和解决的,马上进行短信或电话回复;当时不能答复和解决的,与上访人约定时间了解情况,然后答复或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积案、难案,提交县长例会、政府常务会,直至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并逐案建立台账,由分管领导包案督办,责任单位“一把手”限期办结,包案领导定期回访。
      在县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紫阳筹资开办了县政府、21个镇和70多个部门网站,开通“县长信箱”、“部局长信箱”、“镇长信箱”。各级干部也通过QQ和微博听取群众诉求。纪检、司法等部门将通过QQ收集案件线索和反馈案件处理情况作为一项制度进行推广运用。一些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发帖留言互动、网络文件传送、即时网上通讯等方式了解家乡发展现状,进行回乡创业咨询,反映疑难问题,请求各种援助,极大地拓展了群众表达意愿、反映诉求、化解难题的空间。
      2010年紫阳县信访总量较往年相比下降了45%,成功创建了“平安县”和“三无县”,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一,生产总值增速位于全市第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琼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