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经营策略对安康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
2006年8月1-7日,有幸在武夷山参加了“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会议期间,对武夷山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查,从中看到武夷山的旅游经营策略对安康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文化包装,艺术推销。旅游品牌项目的打造,首先取决于景点的可观赏性,但也需要有文化的支承。象大型歌舞《云南映象》、《风中少林》、《大梦敦煌》作为云南、河南、甘肃的旅游文化形象,很好得推动了各地的旅游发展。最近,西安不正在利用大型情景歌舞《长恨歌》作为代表陕西旅游文化的形象,以推动陕西的旅游发展吗?而武夷山也不例外,他们通过大型精彩歌舞《武夷神韵》,来宣传武夷山。用历史的手法,让人们穿越时空隧道去探访闽越王国的盛世丰采,融现代的杂技、魔术表演,展示武夷人的勇敢和智慧;随着舞台的竹伐在玉女山峰背景下的滑动,将武夷山的旅游优势资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大红袍”茶文化的隆重推出,人们不仅从广告语“在2002年11月广州茶博会上,20克母树大红袍茶叶以18万元竞卖成交”,以及向观众抛送“大红袍”袋茶的营销手法,感受到艺术推销的巨大魅力。
武夷山利用文化来推动旅游发展的思路,使武夷山获得巨大的成功。1980年武夷山旅游刚起步时,游客寥寥无几。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前,旅游人数为165.15万人次,旅游收入6.62亿元,门票收入仅3000多万元;去年,旅游人数达334万人次,旅游收入13.37亿元,门票收入达1.3亿元;今年1-5月,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53万人次,境外游客5.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4亿元。
那么,我们安康是否可挖掘汉水文化,打造出代表安康旅游文化形象的大型歌舞剧,使安康的旅游景点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2.茶文化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素以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著称于世。因此,武夷山堪称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术成为全国唯一的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武夷山的茶文化也成为武夷山旅游的重要内容,当人们经过一天的游山玩水后,导游就会带你去看看茶艺表演,一边品茶一边看表演,在享受中消除一天的疲劳。但武夷山的茶艺表演更侧重的是茶性知识的介绍,在这里人们知道了三类茶叶的功效:绿茶清凉解渴适用夏天,不宜冬天使用易伤胃;红茶适用冬天暖胃;武夷山的乌龙茶却是一年四季都可饮用。茶艺表演还使人们掌握了品茶的一般方法,而且随着茶文化的影响,人们进入茶叶的营销行列中。更重要的是武夷岩“大红袍”茶的世间极品,吸引人们很想去大红袍景区看看。
武夷山的茶文化还融入到饮食中,无论是从菜肴的命名、外观到它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无不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韵味。如“奇茗乌龙”直接以乌龙茶入菜名;“状元红袍”则化用了茶王“大红袍”来历的民间说法而名之;“大王献宝”更是取之于大王率山民广种武夷岩茶的武夷山民间传说;“百花豆腐”则寓意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如百花齐放,赏之缤纷悦目,食之回味无穷。这无不看出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力。
当然,在茶叶产业发展方面,武夷岩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武夷岩茶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0年,武夷岩茶荣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已有40家岩茶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然而,品种繁多,有名称的就达800多种,品牌“散”、“乱”,缺乏创意,而武夷山大红袍历史悠久,名声响亮,被称为“国宝茶王”、“茶中之王”。武夷岩茶统一纳入“大红袍”旗下,主打大红袍,这就形成名牌效应,进而产生市场效应,最终带来价格效应。为了推广武夷山大红袍,他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8届“国际无我茶会”,6届“岩茶节”、“武夷岩茶茶王赛”活动,开辟了大红袍旅游线路,致力于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倡导和弘扬武夷茶文化。今年武夷山市召开茶叶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目前,武夷山市有茶园9.8万亩,茶叶加工厂130多家,2004年年产干毛茶0.5万吨,产值10000万元,大多出口外销。
今天,我们安康也将茶叶作为绿色产业来抓,是否可象武夷山那样,用特殊的“富硒”保健茶来统一安康的茶叶产业,而且还要克服“绿茶不宜冬天使用易伤胃”的不利因素,研制出一年四季都可饮用的新绿茶。最近,从国际上传来好消息:国际茶叶销售总额连年上升,品质优良的名牌茶和以绿色健康为特质的绿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红”变“绿”已成为象乌克兰等国家茶市的新趋势。
3.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大课堂。在距武夷山市西北方向90余公里的黄岗山,它位于福建和江西两省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是整个华东地区最高峰,海拔2050米,山巅立有两块石碑,一块以中英文刻着“武夷第一峰”,是由福建省著名书法家潘主兰题写并由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树立的;另一块碑刻“黄岗山”三字,是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所立。当人们从武夷山乗车出发,在山区简易盘山公路上,经过3个多小时到达黄岗山山巅时,所看到的草甸犹如铺天接地的绿色地毯,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但在黄岗山山巅留影人最多的地方却是福建和江西两省交界的界碑。
在黄岗山下还建有武夷山自然博物馆,馆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手书。博物馆占地面积1673平方米,两层展厅面积共1300平方米,博物馆设有自然环境厅、生态景观厅、动物厅、植物厅、成果展示厅5个展区,展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与各类生物标本1000余件,勾绘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其中珍稀濒危的华南虎、价值无法估量的金斑喙凤蝶和蛙中珍品“角怪”更显不凡。馆内的图片和标本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及艺术性于一体,在设计内容、表现手法及标本制作方面都极具创新,而且野生猴群会下山向游客讨食物的场面,在全国的博物馆中独具特色,得到学者和游人的赞誉。从1990年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客人近10万人,收藏国内外知名人士、文人墨客的题词数十幅。
这对于我们安康发展生态旅游,是值得很好学习的。我们的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不应简单的停留在“保护”上,而是应该有计划的开发旅游区域,使保护和旅游做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也应向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旅客提示要求:“在自然保护区内请留下你的好心情,不要留下你的垃圾;请带走你的照片,不要带走一草一木;请收起你的香烟和打火机,尽情地呼吸,清洗一下象空调过滤网一样的肺吧; 在武夷山自然博物馆有野生猴群会下山向游客讨食物,请善意对待,并且注意保护自己”等等要求。 当然,我们也可建设化龙山自然博物馆,用我们的药物、植物、动物等,来展示秦巴山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人们学习和了解大自然的活教材。
更重要的是,黄岗山旅游景点的开发,解决了我们安康自然国心“鸡心岭”的可入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鸡心岭”距安康近200公里需乗车3个多小时,因此不便进行旅游活动。但黄岗山的旅行,使我们看到,从安康到鸡心岭的省际之间的二级公路较黄岗山的山区简易盘山公路旅游方便的多;而且,我们是一脚踏三省较两省交界更有吸引力,若再考虑中国自然“国心”意境将是非凡的效果。有学者指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旅游效益。最近,随着《南方周末报》关于“亚洲之心”的报道,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的“亚心”,成为旅游爱好者向往的地方。乌鲁木齐市将它作为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修建了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现已建成通向景区的等级公路,建成20多米高的雄鹰展翅网架结构大门,天圆地方亚心广场,汇聚了象征亚洲49国文化结晶的石雕图腾和木质、玻璃钢雕塑图腾等一批建筑物。
今天,我们完全可围绕安康自然国心“鸡心岭”,开发三条旅游线路。安康一日“三国”游:安康--秦国(镇坪)经过鸡心岭--巴(蜀)国(巫溪)--楚国(竹溪)--安康,去倾听“三国”的方言,品赏不同的风味小吃;安康二日南端游:安康经过平利--镇坪--鸡心岭--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坪度假村休息一夜)--岚宫山--岚皋--岚河漂流--安康,在大巴山中感受我在祖国心中的意境;安康跨省两江游:安康汉江--自然国心鸡心岭--长江三峡--,翻越大巴山,寻求汉水与长江的渊源。
注:此文为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重大课题招标课题(swzy06-0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4jk29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