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药、水、游引领绿色经济迈向新起点

    作者:袁治强 时间:2006-06-13 11:27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站在“十一五”的起跑线上,回望“十五”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康市委书记黄玮、市长刘建明欣喜地告诉记者,过去的五年,安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推进“药、水、游”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特色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6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69万亩,荒山造林1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7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50.2%提高到55%,汉江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建设累计投入33.5亿元,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九五”末增加20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末增加522元。

    现代中药:已成突破发展之势



      秦巴地带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属南北荟萃之地。地处秦巴腹地的安康市,中药材品种达1290多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有600多种,绞股蓝、黄姜、葛根、党参、厚朴、麝香、杜仲、黄连等驰名陕西乃至全国。安康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围绕“药、水、游”发展战略,市上成立了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中药产业的资源、规划和措施等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和制定,“秦巴医药”成为了全市特色产业的重头戏。
      按照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安康加快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步伐,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果:白河、旬阳两县黄姜基地发展到45万亩,平利县绞股蓝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他们的目标是“中国绞股蓝种植第一大县”。加入WTO后,没有市场准入证不行,安康中药产业的主要品种GAP基地认证正式启动,安康正大等制药企业通过了GAP认证,为中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创新有了重要进展:北大安康药研院、安康正大制药公司、镇坪制药厂等骨干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县、基地县建设的龙头作用,加快科研步伐,中药新药研发取得了新进展。国家级新药“绞蓝泼尼松”、全天然中药“小儿上感口服药”、治疗心血管的“羟乙葛根素”、治疗乙肝的“八宝素”、“乙肝新胶囊”和“玉蚕冻干囊”等中药新药已经不同程度地通过了规
    定的实验、实验程序,进入审批阶段,中药新药研发和规范化种植科研的新突破带动示范县、基地县建设加速启动。

    生态旅游:风景这边独好

      安康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境内山青水碧,空气清新,有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瀛湖,有省级森林公园南宫山,省级风景名胜香溪洞等,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瀛湖为龙头,以南宫山、岚河漂流、香溪洞为重点,以千家坪、平河梁、神田、擂鼓台等为补充的景区景点;推出了“瀛湖-香溪洞一日游”、“瀛湖-岚河漂流-南宫山两日游”、“安康-紫阳民俗风情三日游”三条黄金线路;开发了丝、茶、烟、绞股蓝、山野菜等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和以根雕、石雕塑、竹具为重点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出了以歌、舞、赛、会和丝、茶文化为基础的民间传统旅游娱乐项目,组建了以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为主体的旅游经营服务体系。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景区(点)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框架。2005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亿多元。
      “十一五”期间,安康将通过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吸引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开发,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比如,加快重点景区的深度开发,打造安康至岚皋休闲度假游、安康至紫阳民俗风情游、安康至平利田园风光游三条精品线路,启动“大瀛湖”建设,将瀛湖库区建成生态环境示范区、特色产业精品园、汉水风情观光带和高品位“农家乐”集群,使之真正成为大西北的水上胜景。扎实推进瀛湖77平方公里环湖坡面的工程造林,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让大瀛湖山清水秀。并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提升改造宾馆饭店、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

    城市建设:山水园林美家园

      安康经济欠发达,城市建设资金成为最大“瓶颈”。怎么办?安康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把城市作为资产来经营,作为资本来运作,作为资源来开发,以地生财,以城生财,以地建城,以城养城。2001年成立了中心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靠这一融资平台,共筹措建设资金1亿多元;2001年成立了中心城市土地统征中心,坚持走政府统一规划、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储备、集中连片开发、有效实施监管的路子等,广开筹资融资渠道,建立起以社会投入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格局。5年来,安康中心城市建设每年投入的资金在一亿元左右,而70%的资金来自于“经营”的大手笔。其他9个县城共投资近5亿元,以石泉、汉阴、旬阳、平利为代表的县城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近三年来,安康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全面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使这些地段路不平、灯不明、水不畅、如厕难的问题得到解决,百姓对此赞不绝口。
      “十一五”安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委、省政府“使陕南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和“实现突破发展”决策的实施,为安康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条铁路复线(西安-安康、安康-重庆、安康-武汉)、四条高速公路(西安-安康、安康-陕川界、316国道安康段及西汉高速宁陕段)、四座大型水电站(喜河、蜀河、旬阳、白河)陆续开工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安康的基础设施状况,还将拉动安康经济的突破性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经济结构调整、消费方式转变,为安康发挥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市委书记黄玮和市长刘建明说,我们将进一步动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奋力实现安康经济社会的突破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