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6日在汉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2-55024 发布日期 2012-01-12 09:58
来源 汉阴县
内容概述 汉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汉阴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永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汉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率先突破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汉阴,“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汉阴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全面提速。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6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14.5%;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02亿元,是2006年的4.7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9亿元,年均增长20%;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4亿元,是2006年的2.2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6亿元,年均增长32.2%。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中,2009年度荣获“争先进位奖”;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始终走在全市突破发展的前列。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40∶24∶36调整为27∶39∶34。现代农业快速起步,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预计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较2006年增长76.5%;油料产量达2.53万吨,亩产达160公斤,位居全省第二;粮食总产常年保持在11万吨以上;生猪饲养量达55万头,是2006年的2.3倍;养蚕由分散向专业村转变,年养蚕500张以上的专业村达到38个;茶叶、烤烟、魔芋、设施蔬菜、大鲵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特色工业迅猛发展,省级名牌产品实现零的突破。预计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39.2亿元,是2006年的5.2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2.4%,比2006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1户,较2006年增加17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81.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国企改革稳步推进,18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城乡消费活跃,限上商贸企业由2006年的7户增加到42户,户均营业额达到1200万元,是2006年的5.6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十天”高速汉阴段建成通车,全县新建、改造公路204条1083公里,打通了南北环线,实现了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成功创建成为全省农村交通运输示范县,公路养管水平和通行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洞河水库开工建设,治理小流域18条339平方公里,新建堤防15公里,安全饮水工程惠及12.3万人。开发整理土地2.9万亩,新增耕地6500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绿化造林3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2%。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413杆公里,7个镇、56个村成功创建成为新农村电气化镇和电气化村。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转换,互联网进村入户,移动电话基本普及,电子政务加快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先后编制、修订了县城总体规划、重点集镇总体规划、重点片区建设详规和月河县城段景观带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全面加快县城南区开发和老城区街巷改造,新建城市主干道路12条,完成老城区街巷改造15条,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比2006年扩大了2.5平方公里。龙岗生态公园、文化广场和汽车客运站相继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涧池重点镇建设快速推进,铁佛寺、漩涡、汉阳等集镇区域聚集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26%提高到32%。四大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月河工业园区已入驻工业企业40户,实现工业产值2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7%,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月河现代农业园区共流转土地7319亩,已建成200亩以上产业示范园21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抓紧编制,凤江古梯田核心景区启动建设。物流园区总体规划(草案)编制完成,惠联物流中心、德林汽车检测线项目正式入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项目85个,引资23亿元,到位资金18.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6个。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五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17.38亿元,年均增长33%。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以实施学校灾后重建、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投资2.5亿元新建校舍14万平方米,汉阴中学迁建一期工程、职教中心、实验小学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蛋奶工程”实现全覆盖,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双高双普”启动实施,创建教育强县扎实推进,城关镇、涧池镇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镇,平梁镇、铁佛寺镇等8个镇被命名为市级教育强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中医院、妇幼院顺利南迁,1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179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实施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药品“三统一”。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率达到99.5%。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甲流感、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扎实有效。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步提升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五年房地产开发累计竣工30.8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6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1290套,累计发放租房补贴90万元,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组织实施了农村安居、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库区移民、陕南移民搬迁工程,8100户农村群众迁入新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县中心敬老院和18所乡镇敬老院建成投用,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7%。积极推进就业创业,五年城镇就业新增7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稳定在6.5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80元、16890元,分别是2006年的2.45倍和2.43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传承创新,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油菜花节和“三沈”文化品牌。中国•汉阴油菜花节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2007年、2011年两度获得“全国十大花卉节庆”殊荣,成为展示汉阴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弘扬坚持正义、爱国进步、勤学苦研、自强不息的“三沈” 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以刘传品、刘守斌、庞仁侣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成立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建文艺社团40余个,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创作各类作品500余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66项。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汉阴皮影、陕南红色歌谣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凤江古梯田被列为2010年陕西省文物普查十大发现之一。文化广电艺术中心开工建设,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开展文化创建活动,我县被命名为陕西省首批“书法之乡”,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县工作全面启动。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施政水平不断提高。修订完善了《县政府工作规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完善了任务分解、考核奖惩的落实机制,实行重点工作月安排、月通报制度,促进了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坚持领导包案和接访、下访、约访制度,多措并举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顺利实现了“三无县”创建目标。扎实推进“平安汉阴”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稳步提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机构编制、统计、物价、质监、工商等部门职能进一步强化,电信、气象等方面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老干老龄、民族宗教、慈善、红十字会、外事侨务和工会、档案史志、残联、妇联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驻汉部队、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民兵预备役在抢险救灾、维护稳定、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首五年光辉历程,全县上下和衷共济,以干克难,锐意进取,勇争一流,在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汉阴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五年中,我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道路交通平安畅通县、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和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平安县、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五年突破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五年来,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锲而不舍争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打造园区筑平台、发挥优势壮产业、突出特色建城镇,把县域经济社会推向了一个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二是必须坚持招商引资“第一抓手”不放松。五年来,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完善投资优惠政策,努力打造投资洼地,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三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第一目标”不偏离。五年来,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树立了民本政府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四是必须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一举措”不改变。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健全完善领导挂联、部门包抓工作机制,集中财力投入重点项目,集中人力推动重点工作,干成了一件件谋长远、打基础、增后劲的大事,办成了一桩桩利民、富民、惠民的实事。五是必须坚持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不松懈。五年来,县政府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为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873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