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四项机制”助推干部作风转变

    作者:张润 刘新松 时间:2012-09-18 10:01 来源:石泉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在“作风转变年”活动中,石泉县组织部针对部分干部学习态度消极、服务意识淡化、工作惯性推动、自我要求不严等问题,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四项机制,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建立学习考试机制,使干部从“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实施党员干部“全员培训”工程,石泉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干教办共同举办石泉讲堂4期,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村(社区)妇联主任、依法行政、公文写作、新任科级领导、优秀年轻干部等主体培训班20余期,督促指导各镇、单位、部门开展业务培训270余期,先后邀请省、市1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授课,累计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制定下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考试办法(试行)》,建立以党纪政纪、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考题题库,规定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每年10月前必须组织副科级以下干部及年龄50周岁以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调资晋级、提拔任用挂钩,切实增强干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健全联系基层机制,使干部从“机关办公”向“一线办公”转变。针对少数干部不愿深入基层、不愿深入群众,工作“水面打一棒”的现状,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三问三解”、“作风转变年”等活动,深入开展“三包三百三扶”主题实践活动。规定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基层不得少于90天,一般干部全年深入基层不得少于120天,包抓对象一定三年不变,包抓对象无变化,包联单位(干部)不撤离,真正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展示、能力在一线提升”。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已走访农户、投资客商、个体创业户4万余人次,协调解决难题5300余件,办好事实事600余件;各包联单位、部门为包联村累计协调项目建设资金3459万余元、筹集产业发展资金68万余元;党员干部为包联困难党员、学生送去帮扶资金10.5万余元。
      完善实践锻炼机制,使干部从“拥有学历”向“掌握能力”转变。大力推行后备干部“一线培养法”,面向“三创”、信访维稳、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征集了112个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岗位,根据历年后备干部推荐得票情况选派了112名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通过“环境塑造”和“岗位锻炼”综合培养方式,让“温室”中的天之骄子迅速成长、成才,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按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年度考核后备干部推荐和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对后备干部进行了调整补充,并按照学历、年龄、职务层次,综合考虑近三年来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排名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建立了后备干部信息库,为后备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落实关爱激励机制,使干部从“低沉懈怠”向“蓬勃向上”转变。面对乡镇干部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差、工作无激情等实际问题,县委组织部坚持人性化管理,严格落实关爱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对干部生活上体贴、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在乡镇实施 “五小”(小餐厅、小图书室、小浴室、小活动室、小体育场)工程,全面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推行“部长重点约谈乡镇、部门党政正职,其他部领导重点约谈乡镇、部门副职领导,组工干部约谈包联乡镇、部门的组织干部、困难党员、大学生村官”的沟通交流谈话机制,通过谈心谈话,及时消除党员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使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出台《关于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享受正、副科级非领导职级待遇的实施办法》,解决了29名长期在乡镇工作、实绩较为突出的干部享受非领导职级待遇,将16名长期在乡镇工作、10名家庭存在特殊困难的干部调回县直部门任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琼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