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强基工程”的重要抓手,严格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建”到“用”的转型力度,使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基层干部工作的“练兵场”、党员活动的“主阵地”、 群众依赖的“暖心窝”、新农村建设的“指挥部”。
健全制度,突出管理提档次。围绕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全程代办、文体休闲、志愿互助、矛盾调处服务、保障维权、帮扶救助等10项服务项目,建立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卫生室服务规范》、《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工作制度》等20余项工作制度,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经济救助、建房审批等40余个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并增设图版和各种办事流程图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和服务台帐,包括受理情况登记表、承办情况表、办理结果反馈单等,确保整个服务依法、公开、便民、高效。麻虎镇金银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规范工作台帐记录,通过轮流值班、公开电话号码等方式,确保群众见得到人、办得了事。西营镇蔓营村完善村级信息公开制度,对党务、村务、财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及时公开,有效落实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仓上镇农庄村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接受全天候咨询服务,为群众解疑释惑。
创新模式,实现服务上水平。各村党组织积极创新便民服务模式,使服务层次更深、服务内容更细、服务效果更贴近人心。宋家镇磨坪村服务中心成立红白喜事等8个志愿者服务队,定时组织为群众开展电器维修、水管安装等“服务日”活动,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责。茅坪镇成立由土管、计生、合疗等业务干部组成的便民服务队,巡回各村开展便民服务,使村民实现“七个不出村”,即办理土地审批手续不出村、报销医药费不出村、小病就诊和接受计生药具服务不出村、购买农资和日用商品不出村、农技咨询不出村、矛盾纠纷调解不出村、电信交费和信件邮寄不出村。冷水镇月镇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民主议事的“磁场”作用,围绕土地流转、修路等村级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代表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该村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形成重要民主决策52项,公开党务、村务事项75条,实施民生公益事业27项,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县委组织部综合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综合信息服务站,拓展网络传亲情、听民声、帮技术、促经济、解民渴五大服务功能,为群众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劳务经济、农业科技、网络医疗等方面信息,使广大群众不出村就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年初以来,全县有1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网络与家人实现了亲情会面,村卫生室利用远程会诊让100余名患者受到县级医疗服务水平。
凝聚人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打造“以人为本,环境舒适,配套完善,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村)为目标,提供了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吸引大批群众向服务中心周围聚集,形成县城、集镇、社区“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新格局,实现新农村建设新气象。茅坪镇枣树村党支部大胆创新,科学设计,将“直线与方块”的房屋建筑传统模式大胆改为“分片组团”的庭院式布局模式,按照仿欧式建设风格打造翠竹、秋实、常青、玉兰、桂香、紫薇六大苑区,吸引153户1000余人移居到服务中心旁居住。依托紧临十天高速路出入口的区位优势,提出“劳务输出抓品牌、道口经济为纽带、山上林果山下菜、工商运输业齐并进、奋斗五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目前,引领群众种植百亩樱桃园,木瓜示范园600亩,发展大棚蔬菜100个,每年外出务工600余人,2011年实现人均纯收入9000余元。在全民创业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3000余万元,兴建万佛源休闲山庄、服装厂和塑料制品厂等,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居住在服务中心周边的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引导各村利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篮球赛、文艺表演、拔河比赛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民、和谐家庭、文明新村,树立文明新风。中厂镇石梯村深入开展“五个五”乡风文明活动,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乡风文明自乐班、夕阳红秧歌队等群众组织,设立“文明新风榜”、“社会公德榜”、“创业能人榜”等,定时开展文明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着力完成学前教育、集贸市场、公厕等服务机构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并种植景观树木对社区进行亮化,为群众构筑生态文明、幸福和谐的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