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汉滨区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共建和谐”为主题,构建了“区级领导亲自抓,区直部门具体抓,机关干部共同抓”的争先创优新格局,通过抓帮扶、抓载体、抓典型,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标杆、创先进、争先锋”,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互动双赢的创先争优氛围。
区级领导帮联。结合“三级联创”、“三联共建”,每名区级领导每年联系1-2个镇办,抓好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搞好各项工作落实,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抓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协助制定完善各项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做示范;包抓1个扶贫开发特困村和重点村,指导确立发展思路,制定脱贫目标,解决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探索扶贫开发有益经验,为实施突破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献计献策;包抓1-2个村级党建联系点,协调解决村党支部“无址议事、无钱办事、无力干事”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村级支部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包抓1-2个重点项目建设,负责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重点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包抓1个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按照《汉滨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指导包抓村抓好产业建设,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推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区级部门帮扶。按照“联动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原则,实行区直部门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帮联共建,实行一帮四年不变。帮扶部门积极主动为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按照实施一村一品,兴一项产业,包抓一个示范工程,促进农民人均收入和社会事业上一个台阶、村级党组织当年晋升一个档次为目标。包联部门定期深入镇办,到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带头抓落实、抓规划、抓示范、抓项目、抓收入。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几年来,共捆绑项目扶持资金14411万元,争取金融部门贷款2100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投资2.26亿余元,重点用于修路、修桥、“五改三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机关干部帮抓。全区确定298个升级晋档三、四类重点村,选派机关干部驻村进行帮扶创建。对43个软弱涣散村级班子,下派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全面领导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和创建先进党组织的要求,着力抓好村级组织整建。共调整村干部31人,增补两委会成员49人 ,增补村民代表245人,集中解决了一些突出矛盾问题。对全区76个因长期不发展党员、党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建工作薄弱、工作推进不力的村下派党建指导员,指导党建工作,帮助教育党员做好“五带头”,积极开展创建农民增收先进村党组织、争当党员致富带头人、“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村两委任期目标承诺活动以及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对全区179个经济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致富难度较大的村下派经济指导员,帮助村两委会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培育主导产业,落实增收项目,在经济建设上争创先进。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帮助其选择1个发展项目,掌握1门实用技术,确保帮扶对象人均年收入增长不低于10%;对有发展潜能的对象,采取“双向培养”的方式,把困难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非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对缺乏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生活不成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