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截至6月30日,陕南三市共启动移民建房13792户54916人,占今年年度计划的23%。其中,安康市启动5755户22626人,占安康市年度计划的26%;汉中市启动2949户10390人,占汉中市年度计划的12%;商洛市启动5691户23902人,占年度计划的36%。
据了解,6月27日至30日,省国土资源厅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分别对陕南三市9个县22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陕南三市移民搬迁工作中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安排部署扎实有效。陕南三市均成立了移民搬迁领导小组,下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汉中市列为市政府常设工作机构,正县级建制,编制员额10名,具体负责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编制规划、检查指导、考核奖惩等工作;商洛市具体由市扶贫开发局牵头,并单列正科级建制,编制5人,作为全市移民搬迁的日常办事机构;安康市在市扶贫开发局专设了科室,核定了4名人员编制。陕南三市均制定了今年工作计划,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分别与各县(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均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
二是积极贯彻《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办法(暂行)》。在安置方式上,主要采用入城进镇、小村并大村和移民新村、分散安置三种方式;在补助资金上,商洛市执行暂行办法中的资金筹措比例;汉中市在市县政府配套方面,按照市配套20%,县配套80%;安康市确定市本级财政配套建房补助标准,由市本级财政每户配套建房补助资金500元,特困户每户再增加1000元,县(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配套补助政策标准;在土地使用上,鼓励用活各类土地政策。
三是制定了2011—2020年总体规划。陕南三市对需要移民搬迁的村和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已基本掌握了搬迁对象的基本情况,预测了搬迁安置征地、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投资情况,待省级规划出台后即将出台市级规划。
四是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对规模较大,主要在中心城市、重点镇,土地和配套完备、规划设计成熟移民安置点,由陕西陕南移民搬迁有限公司直接介入。规模较小的由陕西陕南移民搬迁有限公司以统规自建的方式介入,采取委托代建和联建方式运作。
五是对陕南移民搬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汉中市每个县至少抓一到两个示范点;商洛市确定了4个市级示范点、29个县级示范点;安康市确定了11个市级示范点、42个县级示范点、150个乡镇示范点。同时,创新安置模式。安康市制定和实施“两不变”、“四优先”、“四减免”等优惠政策;推行了务工经商、城镇安置,统一选点集中安置,村内调剂、下山安置等方式;引入了农村经济适用房、农村廉租房、农民公寓、交钥匙工程等新模式,将移民搬迁纳入市对县综合考评,对县区设立移民搬迁单项奖等,汉中市对移民搬迁工作实行每月通报、年终考核。对按期完成目标任务,重奖年度考核排名前三名的县区;商洛市确定了月统计、季通报、半年检查评比、年终考核奖惩的方式,督促落实工作进度。
作为移民搬迁启动资金,商洛市从债券资金中出资6000万元,汉中市启动资金6713万元,安康市落实132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