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古人们用火光来驱赶一种叫作“年”的怪兽,对于赵湾人来说,可怕的洪水似乎比传说中的怪兽更可怕。2002年“6.9”、2005年“10.1”两次特大洪灾带给赵湾人的伤痛还久久无法平静,2010年7月18日汉江告急,安康、旬阳告急,旬河水位也一次、二次……试图穿越警戒线,可怕的洪水和巨大的灾情又一次刺痛着赵湾的神经,也牵动着每一名干部的心。有一支党员干部队伍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他们领到手的唯一东西就是电筒,是每一位干部心中沉甸甸的责任,连续奋战10天8夜,他们用疲惫的身躯对抗着无情的洪水,用微弱的灯光守护着百姓的平安。
一抹灯光 护佑着百姓的平安
这是一个由5名党员组成的基层党支部,平均年龄40有余,然而正是这些老党员搭建起了单位建设和发展的脊梁,成为赵湾农、林、水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站上人手少,林权改革、退耕还林等工作,大家忙的焦头烂额,半年多来党员干部最多的也只休过3个周末。 7月17日(星期六),他们冒着酷暑入村进行了4天的退耕还林二轮检查、刚回单位,倾盆大雨就下个不停,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支部召开紧急会议,按照防汛预案,立即承担集镇水位监测、汛情上报等工作。6名党员干部,3人一班彻夜坚守河堤水位观测点,随时注意水位变化情况,30分钟、10分钟向镇防汛办报告一次水位,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河堤上的手电筒光一亮就是6个夜晚,白天他们查灾救灾,抢修供水管网,收集上报农业、水利设施等灾情信息,晚上河堤上的灯光又准时亮起…….,这6个夜晚他们困了就靠在冰冷的桥墩上闭目养神一小会儿,瞌睡了就吼两句“白毛女”、“洪湖水”选段来刺激一下即将沉睡的脑神经,期间没有一个人因惧怕疲惫,畏惧困难而出现失误,都及时准确的提供了水情信息。24日晚12时,赵湾境内最大支流——丫头沟沟水猛涨,洪水咆哮着汹涌而下,碗口粗的护堤柳被连根拔起,护堤两岸住户非常危险,支部书记颜家刚带领2名党员干部挨家叫醒堤边的每一户居民,并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到空旷的省道和初中操场,一忙就是3个小时。居民这会安全了,他们的责任还在,3个微弱的手电光又继续从河堤的这头缓缓的走进街的另一头…..,守护着街道居民的平安。
一抹灯光 跳动着为民的音符
洪水肆虐、山体崩塌,集镇供水管网损坏严重,多处管道断裂,集镇供水于18日瘫痪,5000余居民生活用水出现问题。农业站的每一位干部顾不上炎热,迅速排查15余公里的供给水管道,心里那是一个急呀,这么热的天群众用不上水咋办?党支部向镇党委立下军令状“用2天时间抢通集镇供水网络”。然而他们每个人内心都知道难度有多大:没材料、缺人手、沟里水很大、管道破坏处陡峭,而且山上随时都会有险石滑落。他们没考虑那么多,就准备了抢修材料,组建4名稍年轻点儿的党员干部,开始进山更换水毁管道,恶劣的环境、连夜工作,有的干部扭伤了腰、有的划破了手,有的冲走了鞋,但谁也没因此而停歇,抬着150多斤重的钢管上山下山来来回回奔走个不停,寂静的夜晚陪伴他们的只有哗哗的流水和微弱的电筒光亮,短短两天,群众终于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然而3天之后的洪水更是让供水设施遭受了灭顶之灾,200多米管道被泥石流冲断,水源地过滤池全部冲毁。又是这一帮人在山坡上、山沟里坚持了3天2夜,集镇供水又一次恢复。
一丝温暖 树立起重建的信心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牵动着人心。抗灾一线归来的党员干部没顾上休息,他们又开始翻山越岭,入村串户了解农村的灾情,指导救灾和灾后恢复。支部党员干部自觉捐助1900元,深入联建支部王长沟村,走访慰问受灾的老党员。当得知中沟村梁汝贵房屋被泥石流冲毁,受灾严重,又及时派人帮助救灾,稳定情绪,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落实包帮责任,送去慰问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一位受灾的老党员深情的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虽然我们受灾了,有党和政府这样的大靠山,我们什么都不怕。
天情了,洪水退了,群众也吃上了纯净的自来水,没到暴雨来临时,河堤上的微弱灯光也不时的亮起,这缕灯光永远是赵湾人民平安幸福的守护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