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汉滨区迅速掀起灾后重建工作热潮

    作者:罗峰 晁起 时间:2010-08-04 15:07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安康“7.18”洪灾后,汉滨区干部群众迅速从洪水席卷、山崩泥流、家破人亡的悲戚阴影中走出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了灾后重建美好家园的热潮。
           面对25人遇难、20人失踪,全区46个乡镇办46.69万人受灾,紧急撤离转移群众19.86万人后集中安置6.3万人,农村倒房16625户,7条县道中断6条,45条乡道中断40条,水毁人饮工程134处,造成饮水困难人口7.4万人,水毁供电线路84公里,农作物受灾62万亩,绝收19万亩,粮食减收6500万斤、蔬菜减产7500万斤,直接经济损失25.31亿元的重灾,汉滨人民没有惧怕,没有退缩,更没有怨山恨水,悲观失望。
           区委书记陈勇在灾后第一时间向全区干部发出命令,要求把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用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为了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易出行,该区在第一时间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已紧急下拨救灾款480万元,棉被4.89万床,粮食793吨,彩条布4.3万米,帐篷550顶。

           二是基础设施应急抢通完成。辖区内共20个乡镇410个村组,约7.9万户用电受到影响,目前已全部恢复了应急用电;中断的6条县道24条乡道抢修后通车,50%的村道恢复通车;在组织调拨1.5万米管材后,已有126外供水工程恢复供水,解决了7万余受灾群众生活饮水问题。

           三是全力以赴恢复农业生产。区上立足灾情,因地制宜,采取“以菜补粮”、“以芋补秋”的办法,发动群众对倒伏的玉米等秋季作物进行抢扶、培土,对被淹没的秧苗突击清洗、扶正,将农作物受灾降到最低程度,对仍有保苗价值的田块,补种套种晚秋作物。紧急调运9000亩的蔬菜种子,免费发放到新城、大竹园等11个受灾严重的乡镇办,迅速恢复当前蔬菜生产,确保城区市民和灾区人民群众能尽快吃上新鲜蔬菜,目前全区已补种秋洋芋1.5万亩,补种蔬菜1.8万亩,其中速生菜5000亩。

          四是高标准进行水毁村镇重建选址规划。在恢复重建中重点突出灾民建房和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科学性,尽量杜绝新址发生地质灾害。区城建部门按照城乡统筹、高点规划、科学选址、专业施工、宜居安全的原则,邀请有资质、高水平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选址、地堪等工作,把道路、水利、电力等重点基础设施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

           五是用正面宣传鼓舞人心。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强沟通,将雨情、汛情、灾情和救灾情况及时通报给群众,使群众理解配合政府的救助工作,及时展开生产自救。区上迅速推出了抗洪救灾战役性宣传“五个一”(一部抗洪救灾专题片、一组纪实影展、一张鼓舞士气的报纸、一场赈灾晚会、一个先进事迹报告团)工程,随着一大批抗灾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的推出,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克难奋进,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浪潮全面铺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