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西安召开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表彰大会上,2009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新鲜出炉。经对全省83个县(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1项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白河县综合排名从2008年的73位跃升11个位次,居全省第62位,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同时,经对2009年全省107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进行排位对比,白河位列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10县的第七名,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
2009年,白河县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实际效果。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44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同比增长52.7%;财政总收入1.1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19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3亿元,较2008年增长52%,首次突破10亿大关;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6元,同比增长22.8%;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同比增长20.5%。
过去的一年,是白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一年。该县全年争取到位项目资金4.8亿元,开工重点项目131个。其中力神汽车制造项目被评为全市十大优秀招商引资项目。襄渝铁路二线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总投资近70亿元的十天高速公路白河段建设工程快速推进,完成建设投资处于全市前列。先后开山改河4处,移动土石400余万方,平整工业用地千余亩,初步建成了红石河工业园区和力神、新源等新型工业小区。规模工业企业由2008年12家成长为2009年的20家。倾力发展“桑、畜、烟、林、姜”五大绿色产业,建成标准化木瓜示范园16处,“白河木瓜”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畜牧养殖产业取得新的进展,“猪-沼-园(果)”的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推广。蚕桑、林果、黄姜、蔬菜等绿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8万亩,全县粮经比提升到3:7。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中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全年劳务输出6.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亿元。抓住“十天”高速公路、白河电站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以餐饮、住宿、娱乐为重点的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及时兑现各类补助资金,有效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7亿元,增长19.7%。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县城的卫生状况、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高度重视抓好民生工程,县级财政投入3562万元配套民生工程建设。全年培训初高中毕业生1907人,实现就业1699人,城镇新增就业1389人。围绕十天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实现6000余名农民就地就业。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用房3.5万平方米;新建农村敬老院3所,将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2.5%;加大廉租房和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52户6000多名困难群众住进新房;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17.3万人,参合率达93.8%。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听民声、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积极开展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活动。平安创建知晓率、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达到65.94%、94.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