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县“百日攻坚”战犹酣

    作者:余玮 梁沛 时间:2019-06-24 08:15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初夏时节,行走于平利的山山水水,到处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来人往,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蚕农们正忙着采收蚕茧,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自5月以来,平利县全县党员干部和23万平利儿女一起,在26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摆开了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全县掀起一场脱贫攻坚“百日会战”。

      吹响“冲锋号”,在思想动员上发力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退出这场终极大决战,向省委、市委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在平利县脱贫攻坚整县脱贫摘帽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郑小东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2019年是平利整县摘帽的关键之年,该县决定从5月起,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摘帽百日会战,确保69个贫困村1.64万人早日脱贫达标,实现整县摘帽。为确保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取得最终胜利,平利县出台了《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百日会战”工作方案》、《关于确保整县摘帽十条工作纪律要求的通知》、《平利县强化组织保障助推整县脱贫摘帽二十条措施》等相关文件,对脱贫攻坚“百日会战”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工作成效予以明确。要求各帮扶单位要保证充足的人力投入到村扶贫一线,每个单位至少要落实3名以上干部长期驻村帮扶。要求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到镇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5天,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将90%以上精力用于脱贫攻坚,非分管县级领导60%以上精力用于脱贫攻坚,镇党委书记、镇长用90%的精力抓脱贫攻坚,镇分管领导和村干部用100%的精力抓脱贫攻坚。成立了百日会战攻坚团,确定1名联镇县级领导担任团长,137个村各确定1名领导干部担任村脱贫攻坚总队长,整合县级领导、帮扶部门及镇村攻坚力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找准“主攻点”,在对标补短上发力

      自平利县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与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将战斗堡垒建在最艰苦的一线,将党旗插在最需要的地方。面对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严峻形势,平利县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找准靶心、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县镇村三级干部全员出战,全面摸清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基本信息,按照“577”标准,逐村逐户自查研判,对标对表抓好整改提升,确保8月底前户、村、县脱贫硬件指标全面达标。全面排查到户产业措施、就业创业措施落实情况,对尚未落实的对象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6月底前符合条件、有帮扶需求的贫困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为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打好基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排查电力、交通、饮水、通讯等方面的短板差距,建立进度台账,采取提醒、交办、督查的方式推动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8月底前全面达标、交付使用。两房建设实行班子成员挂联督战,逐点落实责任人和推进措施,对照差距算好时间账,确保每天有变化、有进度,不欠账,确保6月底前完成所有安置点达到入住条件,8月底前全部入住。加快旧宅基地腾退工作进度,6月底前完成1.7万亩内外业设计、10月底前完成1.1万亩腾退复垦。以“两对两补”为主线,坚持一手抓整改、一手抓工作推进,一手抓脱贫退出、一手抓巩固提升,对标任务标准、对标时间节点开展大排查,通过大整改大完善补齐工作短板,补强工作弱项,全面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高质量脱贫。

      干群“零距离”,在群众满意上发力

      党员就是旗帜,干部就是力量。平利县各级各部门的干部们扎根在扶贫一线,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党性、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最大考场,迎难而上、倾情帮扶,用干部的付出换来了群众的认可,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平利县建立“红黄绿”清单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紧扣年度减贫目标,对照村、户脱贫标准和群众满意要求,逐户逐项对标核验。达标项目用“绿色”标注,由帮扶干部负责巩固帮扶成效;有差距项目用“黄色”标注,由镇或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加快整改到位;突出短板项目用“红色”标注,由镇书记、镇长或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盯紧落实到位。按照对标排查到户、精准整改到户、动态跟进到户的要求,对尚未达标的指标和项目,逐项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时限要求,每周分析研判,及时更新进度,公开接受监督,倒逼整改落实,确保贫困群众应享政策一项不少,困难问题一项不留,保证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群众满意。将O2O电子商务模式引入脱贫攻坚实践,组建县、镇、村(社区)、组四级微信服务群,建立“线上”网络服务体系,实现贫困群众“点菜下单”;设立县、镇、村、组四级精准扶贫O2O服务站,设立“线下”实体服务站点,实现干部“接单服务”,架起了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党员和脱贫群众提供零距离、无缝隙、多样化、高效率的便民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